简书会员优秀文集过去的故事 一家独行

有个老同学在上海

2020-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墨学智

我和同学焦俊起自1969年在塘沽分手,至今已失联50余年了,忽然就有了他在上海的消息,而且知道了焦老兄已是国家一级演员了。

有个老同学在上海

我和同学焦俊起自1969年在塘沽分手,至今已失联50余年了,忽然就有了他在上海的消息,而且知道了焦老兄已是国家一级演员了。

当年,焦俊起也是从天津到塘沽上大沽渔校的,我俩虽然不在一个班,但在同一宿舍,而且还是上下铺,相处得非常好。

焦俊起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上大沽渔校前,他在天津少年宫学习过说唱艺术,快板书说得尤其好。到了渔校后,他经常上台给师生表演快板书《劫刑车》和山东快书《武松打虎》,总是赢得满堂彩。后来他又刻苦钻研演奏民族乐器,学会了弹三弦、吹笛子、拉二胡,扬琴敲得也不错。

我那时也喜欢摆弄乐器,经常和焦俊起一起吹拉弹唱。

焦俊起还是个讲究仪表的人。那时的人们生活都不富裕,焦俊起也只有不多几件换洗的衣服。但他总是把洗过的衣服折叠整齐,放在褥子下面压平,裤子要压出裤线,上衣也要压得笔挺,穿的衣服总保持着整洁和舒展。

文质彬彬的焦俊起还常说:“老爱胡须少爱发。”对发型也十分在意,上衣口袋里总是装着小镜子和小梳子,方便随时梳理。睡觉侧躺时,他也要把鬓角向后捋顺,保持发型,真是爱发爱到了骨子里。

有个老同学在上海

焦俊起也是个性情中人。看似文弱的他见不得持强凌弱,而且非常讲义气。文革中因为我的家庭出身不好受到歧视 ,很多同学和我疏远了。焦俊起却每天与我结伴而行,使我不觉孤单。更难得的是,在学校运动的组织者多次欲抓我“辫子”而诱我引火烧身之时,焦俊起都竭力阻止了我的鲁莽和冲动,使我避免了许多麻烦。

大沽渔校在1969年改成了普通中学,大部分同学要去内蒙古凉城县上山下乡了。焦俊起不愿去那大风经常刮过的地方,就联系挂靠了天津某校,去了东北农垦兵团的北安农场。

东北、西北路途遥,我和焦俊起失联了,转眼就过去了50多年。

不久前,我在网上直接搜索“焦俊起”这个名字,想不到搜索到了有关他的信息和视频。由此知道了焦俊起当年凭借擅长说唱艺术,从东北调到了上海曲艺团,后来成名成家,退休后还活跃在舞台上。

现在看来,当年焦俊起未到西北而去了东北,更适合了他发挥艺术特长,而且那里改变人生的机遇也多一些,营造出了非常好的归宿。

也许有一天,焦俊起也心血来潮,在网上搜索他自己的名字,也有可能就看到了这篇文章。

焦兄别来无恙?

有个老同学在上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