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读学写与从读到写文艺评论炼字之道

好的散文,是一首情诗

2017-01-25  本文已影响1109人  王小麦

这学期的写作课,我给学生讲了诗歌,小说,电影剧本等,却唯独没有讲散文。而在教学大纲里,散文是必讲课。

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不讲散文?"

"大家回忆一下,你们平时写得最多的是什么文学体裁?"

学生沉默了一会,然后断断续续的声音传来:"散文"。

"是的,我和你们一样,最开始的写作是从散文开始。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散文的边际无限之大,我们轻而易举就能将自己的写作归之于散文。散文的概念开始变得空泛。我不讲散文的原因,就是因为散文较之其它文体,更需要你对生活的体味和哲学化的思考。而这是没有技巧的,是无技巧之技巧。"

散文更像是生活本身,一篇散文中流露出的,当是作者对于生活以至生命的思索。这种思索的态度深度往往决定了一篇散文的质量。

套用一句沈从文的话,一篇散文里,藏着你走过路,看过的书,爱过的人,以及你的所有。好的散文,就是一首情诗,在这首诗里,你能看到我,我也能看到你。

1.语言的穿透力

散文中的语言至关重要。这里并不是指语言的华丽,相反,散文语言切忌华丽铺陈,以免喧兵夺主。散文语言要做到质朴,如同天成,这种貌似质朴的语言,其实是最见功力,往往能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

鲁迅《野草》中的《希望》,题名为希望,文中也处处谈及希望,但鲁迅笔下的文字,却寂寥而落寞得很。借助文字表达情感是散文写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比如以上列举的句子中,两处"了"的运用,表达了鲁迅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无能为力之感的悲叹;"么"——带有轻轻的反问,但这种反问又注定是无果的,有种自欺欺人,不忍说破的无力感;"一定也""也一定"是这句话中唯一肯定而不带疑惑的字眼,但它们跟着的却是"颤抖"和"苍白",这就将鲁迅内心的绝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语言可谓基本功,恰当的语言表达,能表达出作者隐秘的内心情感。散文重在抒情,但这种情感的抒发,并非如日常谈话般直接,它需要艺术化的表达——巧妙利用语言,让平凡的语言直击读者内心世界

2.灵魂的真

也许,我们的生活阅历还不够,我们的哲学思索还不深入,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思索态度的真诚,做到灵魂的真。

直面内心世界,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没有隐晦和隐瞒,赤裸裸的将自我袒露。正是在这种态度的真诚上,巴金的《回忆录》和卢梭的《忏悔录》才会成为散文史上光彩照人的一幕。

鲁迅说,《野草》太黑暗了,不适合青年人看。其实,要了解鲁迅,《野草》是必看的书。在《野草》里,你会看到,那个激昂的代表民族魂的鲁迅不见了;你看到的,是一个在希望与绝望,黑暗与光明之间挣扎的人。鲁迅态度的真诚,灵魂的真诚,让《野草》焕发了别样的光芒。

鲁迅《野草》中的《影的告别》,表达了鲁迅内心的矛盾世界与痛苦灵魂。

"我不过是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爱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默。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默。"

写到这,突然记起大一时上课看《野草》,老师拿着书问我,"能看懂不?"我笑笑未说话。现在想想,其实不止当时,就连现在,我都未能清楚的知晓《野草》的内蕴。

但我何以对此书一直念念不忘,我想,大概是因为,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真实的鲁迅,同样,也看到了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灵魂。

散文贵在真实。真实诉说你的所有,真实诉说爱憎,将读者当成你的知心朋友,可以无话不谈。

当然,这种谈的方式,作者可以自行选择,可以让读者去猜谜,也可以让读者直接得知。只是,猜谜的话难度要适中,直接得知的话,要让读者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鲁迅的《野草》,运用的就是猜谜的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评论家们对此书的解读会有千千万万种。

3.哲学的深

什么是哲学?

哲学就是不再单纯的生活,而是去思考生活的意义,去思考死亡,去思考爱憎。

在散文之中,加入哲学化的思索,能增加思索的深度,同样能给生活以透彻的把握和体会,给读者以启迪。

在小说里,特别是在杂文里,鲁迅的形象是高大的,是在叫醒沉睡的人,是在为立人立国。而在《野草》中,你看到鲁迅更多是在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亡的价值,爱情的模样。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希望中得救。"

如同"好即是了,了即是好"一样,鲁迅在这里似乎玩起了哲学,似乎在故弄玄虚,但这,实则恰是生活的本质所在。

我们在生活之中,每一个人都是"中间人",都会在两级之间摇摆,既自私又放任,既绝望又希望,既爱又不爱。生活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间数",永远无法趋于极端的一方,只能不断地摇摆。

鲁迅的哲学思索往往都在追问阶段,他没能切实的找到一个答案。但是这也丝毫不妨碍他成为一名哲学家,他提出的很多问题本身就是哲学。如何战胜绝望?生活可有希望?光暗如何和解?自我如何生存?生活的意义……

我说,好的散文当是《野草》的模样。它是一面镜子,作者与读者互相辉映,就像是一首情诗,作者似乎猜透了读者的心,读者也知道了作者的意。


注:《野草》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包括《影的告别》《求乞者》《复仇》《希望》《雪》《风筝》《过客》《好的故事》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