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凤伟
2020-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和乐伯阳
读这个中篇,感觉像是没有爱情部分的海岩剧,案情反转得精彩。
在当代文坛,尤凤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作家。他写过战争,写过土改肃反,又从历史烟尘转到对现实的强烈关注。从《生命通道》到《中国一九五七》,再到《泥鳅》,不难发现,尤凤伟的小说创作有一种少见的苦难意识、悲悯情怀。“我是怀着深深的情感来书写他们的。当我看到背垃圾的民工从豪华饭店自惭形秽像小偷似的匆匆溜走 ,我的心感到疼痛,我为他们鸣不平。”这是尤凤伟在小说自选集《蛇会不会毒死自己》序言里的一句话,读后令人感动不已。
尤凤伟写过《石门夜话》,与姜文就电影《鬼子来了》的版权问题打过官司,对读者来说已不陌生。但真正在文坛引起影响的,是不久前他的长篇《中国一九五七》的出版。《中国一九五七》是一切经历过反右和未经历过反右的人的良好读物,它可以有效地恢复我们身上那些必须的记忆。
其实,不仅在写法上,尤凤伟小说探索的内容和思考的角度一直都比较“另类”,从《鬼子来了》、《中国一九五七》再到《衣钵》,他一直在对历史进行事实及内里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尤凤伟并没有亲历过土改,只见过后来一些惨烈的事:“小小孩子头一次知道人可以用枪打死,感知的是人间的残酷。”而那半个多世纪前的老黄历,对今天的读者而言,可能已经“很遥远,很隔膜,更不关痛痒”,而且太多的人对此保持沉默。但他仍执着于这些“不好解决”的历史,并一头扎了进去。如今的尤凤伟还陆陆续续在写些土改的作品。为此,他告诫自己:必须真实地再现当时的实际境况,不可偏离史实,更不可胡编乱造,作品的大背景大事件以及重要情节必须“源于生活”,“我当然知道真实不是文学的唯一,所以再三强调真实,是希望自己作品的品质堂堂正正,能像一道光束透进历史的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