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之下,实践之上

双管道模型|产品经理的工作

2022-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帅春风
产品设计的双管道模型

产品设计的双管道模型各步骤内容,以及各步骤产品经理的工作如下:

1.  业务分析和软件需求

 如果把产品设计的过程,比喻成一个妈妈怀孕,孕育宝宝的过程。那么最初的业务分析和软件需求分析,相当于拥有非常强大的基因力量的,初具雏形的胚胎,有头,有手,有脚,有身体。但是手还没分化出手指,只有一个手柄。这个阶段非常的重要,它是一个定形的过程。它在胎儿后期稳定地生长起到很大的作用。

产品经理如果是那个施魔法,培育产品宝宝长大的魔法师妈妈,他就需要就业务分析和软件需求分析这个阶段,孕育产品。

业务分析和软件需求的落地点,是生成软件需求规格。无论后续的系统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阶段,都必须基于这个规格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设计”解决方案。

2. 用户体验设计

从大部分企业的分工,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拆分成交互设计和UI设计两大领域。

首先是交互设计。也就是一些比较大型的公司,或者是注重用户体验的中小公司才会配备交互设计师。

而很多中小型的公司,把产品经理当成半个交互设计师,而UI设计师也当半个交互设计师,虽然,往往0.5+0.5<1。但是,这些公司在没有享受到“用户体验”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在花成本配备交互设计师这个事情上需要掂量掂量也是正常的。

关于交互设计,产品经理可以如下思路考虑:

如果公司有交互设计师,那么作为产品经理,需要考虑需求和交互设计的衔接,以及如何品鉴评审交互设计,看交互设计是否符合需求。

如果公司没有交互设计师,那么作为产品经理,自己画原型,就需要考虑如何进行交互设计了,需要自己动手和思考,包含功能内容范围,交互设计,信息框架,原型设计等工作。

另外,产品经理也需要关注UI设计。

这里也分两种情况:一般讲,大部分的软件公司还是会请UI设计师的,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公司,不是把UI设计外包,就是要求进来的产品经理十项全能,也能用高保真原型,代替UI设计的工作。

想要产品经理十项全能这种模式,其实怎么讲,我始终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这里花的时间多了,其他的业务分析,软件需求分析的时间肯定就少了的。所以这个事情对于产品经理往往是负担,而不是提供成长机会。话说回来,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后台系统,一般就是找一些好的UI设计模版套上去,也不会太浪费时间,但如果是一些非后台的页面,还是要自己捣鼓一番,着实有种非专业人士做着专业的UI设计的即视感。

除了这种比较奇怪的模式和外包模式之外,产品经理一般是要在UI设计师在UI设计后参与设计评审的,所以产品经理虽然不用做UI,但是关于UI设计是否符合需求这件事,则需要把关,因为它会影响到产品最后提供给到客户和用户的价值。另外,UI设计会有一些很主观的成分,如何在品鉴UI设计的时候保持专业性,让产出的界面,符合目标用户的审美,符合目标用户的使用习惯,也是需要产品经理需要建立一定的审美能力。

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一般会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在软件需求完全确定下来了之后,就可以进入本阶段了。产品经理会和系统架构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一起对软件需求进行内部讨论,主要在可用性,和技术可实现性做相应的评估。当然,技术可实现性,在软件需求提取之前,产品经理就经常要去找系统架构师去聊聊“假如会要做...需求,那技术可以满足吗?”之类的问题。避免在软件需求做完了之后,才发现“糟糕了,居然是没有办法实现”。

在技术可实现性评估之后,系统架构师就开始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完成了之后,也会有相应的系统设计评审,产品经理需要参加,看是否内部架构的设计,能提供产品需求所需要的种种特性,例如所需要存储和调用的数据,是否都已经在结构里面了,数据和数据的关系是怎样的,能不能支撑业务。技术上的功能模块是否能涵盖产品需求。在确认这些内容都没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工作了。

系统设计结果,产品经理需要确认是否符合需求。

4. 开发

回顾传统IT软件开发过程,会在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之后,就进行开发了。但是,在互联网新型软件,由于更注重非功能性的,更高层级的用户情感需求,以及用户价值实现的需求。所以开发阶段之前,会多增加一个步骤,就是进行用户体验设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用户的行为和心理,以用户需要的系统外部表达方式,把系统提供给用户。

在双管道模型,开发阶段之前。即要进行系统设计,又要进行用户体验设计。无论用户体验是否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只要系统是考虑做给人用的,那么产品经理就有“提供给人使用的便利性”的目标。即使为了平衡成本,减少了这个部分的考虑,但是这个部分依然存在。

开发阶段,就是开发人员写代码的过程,有了系统设计评审,以及评审输出的标准。完整的交互原型,以及UI设计稿,开发人员只要按着这些“标准性”的要求开展就可以了。开发阶段产品经理多走查,多了解,是否开发出来的和需求,和设计有偏差,过程的监控其实也是开发的产品在测试之前的“预测试”的过程,为了让产品生产出来能符合设计的需要,这也是产品经理要重视的事情。

5. 测试

产品的测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开发之后吗?

产品的测试,系统的目标愿景出来,就已经开始了。系统的愿景,在《软件方法》的定义,是目标组织老大希望系统给组织带来的改变。一旦愿景确定下来,就要找到系统可量化的验收要求,这个验收要求,将成为系统“验收测试”阶段的“测试脚本”。

系统需求输出出来之后,需求文档将为测试人员提供验证和核对系统分析结果提供依据。

在系统原型出来之后,测试人员编写“系统用例”,这将作为系统“用例测试”阶段的“测试脚本”

在视觉稿出来之后,测试人员将会以视觉稿为基准,去核对开发出来的页面,是否符合最初的“设想”。

测试阶段产品经理需要对所有的测试文档进行查阅,看是否测试人员对于需求,设计的理解有所偏差,如有偏差就要和测试人员协商调整。另外产品经理是系统提供方的最后把关者,所以自己也要站在涉众人员的角度,时常测试,时常使用,时常反馈,时常改进。

测试阶段产品经理的工作,依然可以归纳到产品管理的工作,而不是产品设计的工作。

参考书籍《软件方法(上)》,作者“潘加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