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当街教训儿子
一个父亲站在街边教训儿子,劈头盖脸地数落。
笨蛋!猪头!这两个词儿出现频次最高。
被教训的男孩约么十岁,他红着脸、低着头,脸上淌着泪水。十岁的孩子已经有自尊心、懂得要面子了。
从训斥里得知,这孩子也没有犯什么大错,只不过作业没写好,被请家长了。
都说人生考验的是综合能力,殊不知当爹当妈更是如此。
这个当爹的希望儿子进步的动机虽然没错,但做法很是愚蠢,不但得不到他想要的结果,还会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如果这种语言暴力时常发生,对孩子有何影响?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当爹的如果懂得一点心理学,懂得一点皮格马利翁效应,他对自己的所言所行,恐怕要狠狠地打自己嘴巴子了。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就把孩子说成什么样子。如果希望孩子懂礼貌,就经常说他是有礼貌的孩子,哪怕孩子还做得不够好。说的次数多了,孩子就认为自己就是有礼貌的,如果有不礼貌的表现,他自己也会马上意识到,并且马上改正。这就是语言赞美的心理暗示作用。
这个心理效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擅长雕塑。他精心雕塑了一位美丽少女,并且爱上了这个“少女”。他给少女穿上衣裙,每天注视它,亲吻它,赞美它,对它说着亲密的情话,期望它活过来并接受他的爱。许多日子过去了,皮格马利翁对“少女”的赞美一直没有停歇。终于有一天,雕像活了过来,变成一位真正的少女,并接受了他的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在学校的验证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别人的语言暗示,尤其是自己亲近的、信任的人的暗示。他由此提出一种社会效应,因此效应与上面神话十分相似,于是就称其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就把他说成什么样。父母常说的话,就是向孩子发送信号。你期望他是勇敢的,就说他是勇敢的;你常说他蠢得像猪,他就会变成笨猪;如果你反复强调孩子是怯懦的,本来不怯懦的孩子也会变成怯懦。
做父母的,务必谨记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千万不可为了发泄情绪而信口开河。开口需要智慧,开口之前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