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influxDB 原理与实践

「influxDB 原理与实践(一)」安装部署,实现基础的添加删

2020-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源码之路

我们使用稳定版本1.7.8。

简介

开源的时间序列数据库。什么是时间序列数据库,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数据格式里包含Timestamp字段的数据,比如某一时间磁盘使用率、网络流量、CPU的使用率等。

InfluxDB是一个开源的时间序列数据库,一个开源的没有外部依赖的时间序列数据库。适用于记录度量,事件及执行分析。

特性

1、内置HTTP API,所以不用再写服务端代码来启动和运行。
2、数据可以被标记,允许非常灵活的查询。
3、类似SQL的查询语言
4、安装和管理简单,数据输入和输出速度快
5、它旨在实时响应查询。这意味着point数据写入即被索引并立即可供响应时间应小于100ms的查询使用。

下载

安装


/usr/bin

启动

进入/usr/bin目录下,启动命令
./influxd --config ../../etc/influxdb/influxdb.conf &

命令介绍

配置文件

//是否上报InfluxDB的配置信息到官网,true不上报
reporting-disabled = true
//RPC服务对应的地址,用于备份数据通信等,默认监听8088
bind-address = "127.0.0.1:8088
//meta节点的配置信息
[meta]
dir="/root/.influxdb/meta" #meta数据和Raft数据库的存储目录
retention-autocreate=true #是否在创建数据库时创建默认保留策略autogen,默认为true
logging-enabled = true #是否打开META日志

//data节点配置



//coordinator节点配置



//retention节点配置



//分片预创建配置

//monitor配置



//subscriber配置信息


//http配置


//logging配置

//graphite配置




//collectD配置

//openTSDB配置



//UDP协议配置



//连续查询配置

//TLS配置


基础操作

influxDB支持通过InfluxDB API和influx命令来操作,InfluxDB API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REST API,推荐生产环境使用。influx命令行是一种类似于MySQL命令行的工具,推荐日常数据库管理中使用。为了方便演示,我们使用influx命令执行基础写入、查询操作。

连接数据库

首先启动命令行,连接到本地服务器,在安装目录的usr/bin目录下执行
./influx命令

查看数据库

通过show databases命令查看数据库


新安装的InfluxDB没有数据记录,所以输出结果中只看到_internal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字", 比如create database my

选定数据库

use 数据库名字

插入操作

通过insert命令向表my中插入一条有关cpu负载的时序数据记录。注意,逗号前后不能有空格。

insert cpu_usage,host=server01,region=ch value=2
//指定时间戳,不指定的话,系统将写入时间作为时间戳
insert cpu_usage,host=server01,region=ch value=2 1592906727717942736
//cpu_usage是表明,host、region是tag,value、name是值,最后是时间戳
insert cpu_usage,host=server01,region=ch  value=2,name=zhongguo 1592906727717942736

查看表名

show measurements,查看数据库my中当前所有的表信息,与mysql不通的是,influxDB不需要提前创建表,当写入时序数据时,influxDB会自动创建新表。


删除表

drop measurement cpu_usage

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my 删除数据库my

查询表信息

select * from cpu_usage


查询tag字段

show tag keys

显示field字段

show field keys

influxDB简单入门先介绍到这里,下一篇我们进一步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