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为不敢随便「犯错」,而错过了许多成长机会
最近生活中的很多细节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去思考,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有了一些想法。我就随意地聊聊,你也请轻松看看~
1. 想一下,性格怎么决定的命运?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我最近越发觉出很有几分道理,只是这里面的道理太抽象,一直没能拆解出其中的逻辑,最近好像明白了一些。
以前我们会说投胎决定命运,但是年纪大了一点之后你就会发现,是一个人一次次的选择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但是,什么时候一个人会做什么选择?最近我想,这很大一部分是性格决定的。
说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我有一个长我几岁的朋友,名校毕业,大企业大平台的光环,结婚生子, 看起来一路顺风顺水。我们面基喝茶的时候,他说:真羡慕你,年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现在想辞职创业都不敢,老婆孩子都有了,收入刚好维持开销房贷,没有一点空间。
因为当对方是君子之交的朋友, 我就耿直了一把说:咦,这跟年龄没太大的关系的吧,如果我今年三十五岁,或者四十岁,有看好了有一心想做的事情,我也会去做的。
我当然知道,年龄在他那里只是一种托辞,他想说的可能是生活的压力,让他没有犯错的空间,也不敢去犯错。但是,我却不是这种思维方式,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对现在的状况不满意,也不觉得开心,那么我就会想去改变它,去尝试一些新的事情,探索新的可能。大不了最坏也不过是再回到原来的状态嘛...
而这位朋友,他一直走的是一个标准化的路线,从读书到工作到结婚生子,过着稳稳当当的生活,简直是一张完美的人生标准答案。
习惯了标准答案的人,会对「犯错」这件事情,有一种本能的痛恨:如果脱离轨道,鬼知道会碰到什么事情?按照标准答案安安心心地来不好么?就好像读书的时候买习题册,没有给标准答案的习题册都不敢买:不是按标准步骤答的题,能给分么?得分点要怎么踩?
而只要答案是按照标准来的,肯定就能考高分、上名校、得表扬,于是一切都有了,一切都利索当然了。按部就班、稳扎稳打,没必要为不确定性而烦恼,而担惊受怕。
2. 但是,生活并没有标准答案
我多次跟大家聊过一个词,叫「秩序」,如果你开始用这个词去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没有什么秩序是不能被打破的。
好像,说得有点宏观了,下次专门再谈论宏观问题的时候,再深聊这个词。我们又回来生活这个话题。
标准答案,就是一种「秩序」,是被人为地设计好了的游戏规则。教育体系、考试规则、试卷考题,都是被人设计的。但是遗憾的是,设计这些试卷、教材、教育体系的人,他们也许很优秀很专业,但是他们的出发点,都只是从自己的「任务范围」内做事而已。给出的标准答案,也只是在这一小块试卷上有效而已。
最近我在考驾照(是的,我一个前汽车工程师,现在还没有驾照...啊!!!),国内考驾照就是标准的技能应试考试了。为了通过科目二的场地考试,教练在练车的时候,会教你看点,比如车身的门锁对应场地那个根线的时候,方向盘打几圈,诸如此类的...
绝大部分人都会记住这些点,然后按照教练说的标准方法去操作,但是其实越是这么死记标准答案的人,通过率越不高。为什么?因为一旦错过这些标准点了,就没有调整应变的能力了。
我练车的时候,是把标准操作练熟了之后,就会把所有的可能的犯错模式都试一遍,然后自己调整总结应对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这种感觉很爽的,因为真的会获得对车的操控感,指哪儿打哪儿,而不是战战兢兢、手忙脚乱。
中间也被教练骂:为什么不看点,为什么瞎开?我就嘻嘻哈哈:哎呀,我就试试,挺好玩儿的。反正全仗着自己脸皮厚...
因为我知道,看点开车这个标准答案,只在这一个考场适用,换到实际应用中,甚至是换一个考场,这个游戏规则就不适用了。而如果我只是为了来记一个标准答案,我干嘛每天浪费这么多时间?拿到驾照并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只是让会开车这件事,给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多一个选择而已。
生活就像开车上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难以预料和突发情况,而拿到驾照只是一张入场券,学车的时候把能犯的错误都犯了,判断力就训练出来了不是么?
但是,目前的驾校考试这个游戏规则,并不是完全为了服务于「开车」这件事,它只是为了服务于我国现有的驾照考核需求而已,背后主要考虑到的是这个体系运营的成本。比如在美国考驾照,就没有科目二这种考试对吧?
而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和考驾照一样, 中考和高考,只给了你一个升学的通行证,一个漂亮的简历,只给了你进去大公司工作的敲门砖。但是它们和你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你真正想要过的生活,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
是22岁结婚好,还是32岁结婚好?是本科出国好,还是工作几年再出国好?是去体制内好,还是自己创业好?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是,如果你一直习惯了标准答案,那么做选择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惯性依赖:大家都想要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大家多数人都去做的事情,肯定是没错的事情。
有问题么?没问题啊,只要你真的开心就好~只不过如果你向往真正独立的思考,自由的灵魂,那么标准答案里是找不到真正的答案的。
要脱轨、要探索、要撕掉标准答案去犯错,才会能积累经验,把事情做好。就好像,创业这种事情, 看起来九死一生,但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磕磕巴巴地做着做着,把能犯的错误都犯完了,事情也就成了。
重点是享受犯错的过程,就像不断升级打怪,积累经验。犯的错越多,应变能力越强,越对事情有掌控感。
3. 只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敢「犯错」?
我想,答案其实很简单:大多数人都被别人的评价所束缚了,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如果我错了被骂了当众出丑了怎么办?
如果我没像大家一样结婚生子而是被剩下了别人怎么看我?
如果我赚了很多钱,如何让别人看到我?
如果我创业没成功,灰溜溜的,昔日同事怎么看我?
........
在集体教育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在周围的评价当中。考第几名?谁最漂亮?同学间,谁发展得怎么样?结婚了么?房子买没买?孩子几岁了?哎呀,还是你发展得好,还是她结婚得早....这种比较,就是生怕被落下,掉出圈子,跟不上节奏,怕跟别人做得不一样。
我曾经一度也是这样,很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尤其是青春期的时候,青春期的孩子的普遍心理就是开始寻求外界认同的时候嘛。但是,后来怎么发展出这种「老娘才不在乎你怎么看我」的厚脸皮的?
我和另外一个朋友,有过相似的经历。
他说,他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离开了原来的生活,在一个小镇上给他叔叔的维修店铺看店,小镇里人很少,也几乎没有人认识他。在那个小镇上,他的时间就像静止了一样,与世隔绝。如果他就此从世界消失了,也没人会知道。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他再回到原来的环境,发现根本没有人在意他这段经历,也没有人注意到他消失了这么久....
原来,真的是离了你地球照样转,原来你的存在,除了少数的几个人,其他人一点都不在意。明白这一点,需要经历巨大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给你带来一种冲击:茫茫天地间,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而我呢从小开始,就在不同的地方生活,每次换地方都是人际关系的彻底洗牌。除了家人,从前的同学、朋友都没有了关系和羁绊。更别提这么些年,南南北北、国内国外地晃荡,看多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文化状态,发现确实没有什么规则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一定要这样的。
既然没有绝对的正确,那就也没有绝对的错误了,那也就不存在绝对地犯错了。所以,也没要必要在不敢犯错的「性格里」被困住了。
最后,我知道,一定还有一种人:那是因为你有犯错的资本,我们穷人家的孩子,不敢走错一步, 因为任何一步错了就是深渊...
以前对于这种观点,我还会回复:我也曾历经贫穷、见过疾苦,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但是,后来我知道这没有用的,这种「我弱我有理」的人,是唤不醒的,他只是想找一个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
所谓求仁得仁,难的是,真的知道自己所求为何。
愿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人,都有一颗自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