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贫困生每月花400元却资助4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021-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落日半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析的:“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与此,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天,运转不息,代表了一种刚健有为的精神;地,承载万物,代表了一种德行上的厚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还要遵循它必然的客观规律,要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要努力前行,砥砺奋进。

这两句话应该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非常喜欢的,经常看到有人将它写成书法作品,装裱起来,挂在墙上,用来警醒和鞭策自己。

关于《周易》我是通过《典籍里的中国》才有了初步的了解,里面的内容虽然简短,但是要琢磨,估计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

而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简简单单的八个字,但却是大部分人都难以坚持的使命。

我自己也想象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的一个人也好。”

近日,一篇匿名清华贫困生的自述感动了许多的网友,文章内容琐碎朴实,却直达人心,没有卖惨也没有诉苦,而是用简单的语言真实地讲述了他的大学生活,让大家看到了面对苦难中体现出来的这股韧性。

“在树洞里,我看到了一些领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大手大脚,也看到一些同学好像并不困难,我更看到了许多拿了学校的奖励,可是连写感谢信都不不愿意写,觉得很麻烦的同学。我想把我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这是他写文章的缘由,这名清华学子来自安徽,单亲、困难家庭,当年以省前十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文章提到,他当年入学时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费住宿费,每年自己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

为了省钱,他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的花销控制在400元之内,而每天的伙食只有10元,他在食堂里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

为了省钱,他假期往返家乡,都会坐票价140元的T35次列车,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不仅慢还难买,更多的时候是拿一个小马达,席地而坐,看一宿的书也就到家了。

为了省钱,他有一个终生的遗憾,无法承担班级出游每人150元的花销,错过了和同学们的第一次合照。

后来,他通过兼职有了收入也成功保研。在研究生期间,他决定不再要助学金,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学期的学费和杂费。

就如同他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那样:“我接受了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我想就是未来我要去做的。”作为清华学子,他做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听过这么一句话:“雪中送炭远胜于锦上添光花,富贵者心系苍生,乐于助人,这是慈善,而出生贫寒,还能解囊相助,倾其所有,这是圣贤。”

看完文章后还是蛮感慨的,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也曾是班级贫困生里的一员,记得那会家里经常要去乡镇办理很多的贫困生补助手续。

在离开学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贫困生补助的问题还跟班主交谈了整整一个多小时,那是我学生时代最勇敢的一次,也是此生最难忘的一次谈话之一。

中国人对贫困的讲述中,总有一束感恩与励志的道德之光穿透人生的黑暗,温暖曾经的辛酸,照亮现实与未来。这样的光是值得敬畏、值得呵护的,愿这样的光永远与我们同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