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前传

心海听风:十论Scrum就是知行合一

2017-05-17  本文已影响32人  glenwang真北敏捷

1 人人知行合一:人人计划,人人行动。

2 时时知行合一:时时计划,时时行动。

3 团队知行合一:团队决定,团队行动。

4 敏捷知行合一:快速决定,快速行动。

5 需求知行合一:接近客户,掌握需求。

6 支柱知行合一:检验是知,适应是行。

7 完成知行合一:定义完成,共识目标。

8 透明知行合一:高度透明,流畅过程。

9 纪律知行合一:自我纪律,助长能力。

10 美德知行合一:积极主动,集思广益。

知行合一

知就是对知识的获取,行就是对知识的运用,知行合一就是不隔离这两个过程。

什么是知识呢?知识有三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是书本知识。比如说通过语文课我们知道怎样读写汉字,通过数学课我们知道怎样做四则运算,通过物理课我们知道了牛顿三大定律。

• 第二个层次是技能类知识。比如说你会游泳,或者会用办公软件,或者会编程,你就具备了在这些方面的第二层次的知识。第一层次知识的载体可以是外在的物理媒体,比如书本,比如硬盘或云存储,第二层次知识的载体是人。第二个层次的知识用来处理相对常态的问题。经验辅以逻辑是这个层次知识的特征。

• 第三个层次是实践的智慧。这类知识来自于对自我实际体验的深刻沉淀和对他人经验的深刻反思。这类知识的产生有它特定的上下文,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其运用是有时效性的,过了特定的时机也许就失效了。比如说在产品的开发与演进过程中我们会产生一些点子,这些点子最大的价值是马上去运用。丰田模式的现场现物现实是对实践的智慧这类知识的很好的演绎。信念是实践的智慧的一个重要的根基,相信一件事是对的,你才会全身心的去做。这类知识是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合一。这类知识的获得与实践是合而为一的。比如说对于敏捷,如果要很好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相信它,实践它,而不是从逻辑上论证它是好的。敏捷的重点是关于人,而不是过程控制。敏捷与实践的智慧息息相关。在恰当的Scrum运作中能观察到这类知识。

场理论

场是团队共享的此时此地的上下文,包括时间,空间,关系,经验,理念,目标等,是团队动态互动的场所。场可以是实体的,比如说办公室;可以是虚拟的,比如说社交媒体;可以是心智的,比如说共享的工作方法;还可以是以上三种混合的。场有三个特征:

• 共享的:团队成员有共享的愿景,目标,感觉,意义,行动,和时间盒等。团队面临共同的不确定性。奖赏也是团队共享的,团队可以实行自组织的奖励。

• 自组织与互动的:在场中有知行,有对话,有实践,有练习,有决定,有行动,这一切都在团队的自组织与互动中完成。

• 自我超越的:自我超越一方面指个人在团队的大我中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小我,另一方面指在场中知识的创造是螺旋上升的。安全感是自我超越的前提,在良性共享与互动的场中,团队能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知道什么是正确,身心合一,创造知识,更好的实现概念,在自己与世界与他人的融合中超越自我。

在场中,团队的知以共识的形式存在。团队的行以流的形式存在。流有两个层次,可见的工作流与不可见的心流。心流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烦恼的状态。知识在场中经历社会化,外化,组合化与内化而升华。参见《场的概念:知识创造的基础》(http://km.camt.cmu.ac.th/mskm/952701/Extra%20materials/Nonaka%201998.pdf)。在组织中,场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比如说Scrum团队的日常运作是一种场,团队建设,以反思为主线的培训,代码道场/代码静思/黑客马拉松等技术活动也是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