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跋涉者
跋涉者
郭良锁
常春藤读书会这一群人的行走虽然慢如蜗牛,但是,我们坚信:未来一定能够登上金字塔塔顶!因为,我们走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书山之路,坚定而从容。可以说,我们翻越的每一座书山都是当之无愧的名山(经典)。从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到王阳明的《传习录》,从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到杜维明的《<中庸>洞见》再到干国祥的《<中庸>解读》;从戴维·波姆的《论对话》到钱穆的《阳明学述要》;从《批判性思维工具》再到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这期间,我因为《传习录》,又阅读了邓艾民先生的《传习录注疏》,走进了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因自己没有西方学术的背景,哲学原本只是知道辩证唯物主义,无论啃读哪一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都不容易,于是,尝试着走进一些普及性读物,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一个“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其中有《阿德勒》、《马斯洛》、《皮亚杰》……《利奥塔》……
为了更好的理解《论对话》,又购买了科里·帕特森的《关键对话》,罗纳德·B·阿德勒的《沟通的艺术》。
为了读懂杜威的《民主与教育》,你必须有一个阅读前提,那就是必须有一个阶梯: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等等。为了了解汉字原理,我们或许应该看看廖文豪的《汉字树》系列,或者左民安的《细说汉字》、或者是他人的《汉字学基础》……
在网师,因为文本解读课程有一本参考书,是杨义的《中国叙事学》,走进了杨义先生的世界:《读书的启示》、《中国新文学图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耕海一二三》……因为“叙事学”,又涉及《叙事研究前沿》(第一辑)、《叙事丛刊》(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中国叙事学》、《空间叙事研究》、《圣经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学》、《什么是电影叙事学》……这有点像打仗,以一个制高点开始辐射到周边领域,从而,构筑起自己合宜的大脑。
有导师指点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有时候,一些必要的弯路还是要走的。走过一些弯路也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高峰体验,跋涉者可能各有各的途径,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要走的路径,登山千条道,同仰一月高。“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明月看。”不也一样富有情趣?做一个跋涉者本身就是极富有情致的事情。
无论怎样,跋涉者走得路,一定是少有人走得路。“不关注当下,就没有未来;只关注当下,也很难有未来。”
我们选择了做行者,跋涉在书山之路艰难地行走,步伐当然不会快了,几个月下来,我们又有了一些收获,这六万多字,不多也不少。经各位编辑反复校对,尽可能做得完美一些。难免还有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大家在艰难的跋涉中,有朋友为读书会提供雅致的场地,有朋友捐献精美的笔记本……常春藤读书会,汇聚美好,朝向美好,成为美好!有人走了,有人来了,都可以理解,大浪淘沙嘛。我们既然选择了跋涉这样一种生活姿态,这样一种生活理念,就义无反顾地往前走!读书,不是装点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自己……读书,不是我注六经,是六经注我,让自己成为火种,生生不息,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足矣。
读书,是一种不断自修,让自己成为太阳,更佳,发光法热,泽惠万物。即使不能成为太阳,就让自己成为星星,成为火种,都挺好!成为光源,成为自己!相信吧,有跋涉者,明天就有希望,脚下这片土地就一定有收获的那一天!
跋涉者的自我实现,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
行走在朝圣的路上,不断跋涉,不断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