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的变化
新学期开学将近三周了。
班里有个王同学,最近慢慢有了可喜的变化。前两周,他回家作业和课堂作业几乎不做。等到组长收作业时,他总是一句“我没做”或者“我没带来”,就搪塞过去了。事后,补作业的速度也比较慢,总要三请四请,三番几次的催他“补好了没有”“什么时候能够补好”。
这些话对他来说不痛不痒,可能小学也习惯了。但是上周的某一天,他几门学科的作业同时不做不交,惹怒了老师们。班主任为此还和他进行了谈话,俗称思想教育。这位王同学的脾气还有点倔,对班主任有些不理不睬,好在最后还是服软了,答应会好好做作业,及时上交。事后他把作业一样一样都补好了。
这时候,我对他还是没什么期待的,毕竟开学两周了,字迹潦草,作业不做,谎话连篇,订正延误…….天天如此,想要一下子有变化不太可能。但是,这周周一的时候,课代表作业交上来后,我发现作业登记本上“未交”这一栏并没有他的名字。批改的过程中,我还留意了他的作业,字迹写得还可以,并且把该做的内容都做了,态度还可以。这一天,还有听写要订正,虽然错的比较多,但是他订正的很及时,并且订正好马上就拿来给我看了。
我对他说了句:“今天表现很好,要保持住!”他点了点头,说了句:“好的!冯老师!”这几天他一直都有按时交作业,按时订正,有时候还会问我一些问题。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他的一些改变,好像他并不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只是缺少老师的一些认可和关注,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他身上的“可取之处”。
今天的语文课,我上的是《古诗四首》。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侧重于“朗读”,读散文,读诗歌。在教《观沧海》时,我让学生听完录音后自由朗读,再站起来个人示范朗读,叫起来的都是平日不爱发言并且今天主动举手的学生。前面三位同学朗读地一般般,第四位举手的就是这位王同学。他朗读完《观沧海》后,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主动给予他热烈的掌声。几位同学嘴里说着:“读的真好,他读的最好了。”确实读的很好。说实话,这几周我并没发现他有朗读的天分,其他同学应该也没有发现。但是这一次,他比另外三位同学读的好,而且高出一个档次!
下课后他来订正,我又鼓励了他要继续保持,要认真准备听写、默写。希望他能够一直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毕竟初中三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