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无年龄!“90后”正面临中风危机?
22岁小伙,喜欢熬夜,脑梗导致偏瘫;27岁大男生,看球激动,嘴歪、说话不利索,中风了;30岁白领,可乐当水喝,头晕手麻,确诊脑梗……
#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屡屡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让不少人谈“风”色变。
脑血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范围来看,25岁以上人群罹患中风(脑卒中)的终生风险为24.9%,我国这一数字接近40%,即有四成的人从25岁开始就有可能发生中风。
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中风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正悄然改变着年轻人的健康地图。
01
中风是什么?
中风是指供应脑部组织的血管发生异常。中风,通俗来说就是脑血管堵了、破了。
主要有两种形式: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就像是大脑的“心肌梗塞”。附着在血管壁的栓子脱落,堵塞脑部血管时,形成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则是一种脑内的洪灾。当脑血管破裂,颅内出血时,就会形成出血性中风。
因为大脑是身体的指挥中心,控制着我们的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中风的影响可以是全面的,至于影响有多大,这取决于大脑中受损部位的功能以及损害的程度。
是暂时的,他们可以通过康复治疗逐步恢复。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中风可能带来长期或永久性的改变,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02
90后为什么也会中风?
1.不良饮食习惯
年轻人不爱自己做饭,不是下馆子就是点外卖,饭店里的食物都是重油、重盐、高糖饮食,而且暴饮暴食、偏食、节食等,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血脂异常,血栓形成,增加中风风险。
2.久坐
久坐不动会导致静脉血栓发生。
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
相关数据显示,久坐90分钟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使静脉血栓风险增加10%。此外,跷二郎腿也会增加血栓风险。
所以,上班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久坐和久站,最好每隔1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
3.熬夜
过劳和熬夜是目前90后中风的两个最直接的导火索。
长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身体会过多分泌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会升高血压和心率的水平,进而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在中青年人群中,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
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血压波动大,极易诱发中风。
4.易怒
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往往容易突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愤怒情绪爆发后的两小时,脑卒中(中风)的风险会增加3倍,心脏病突发风险则会增加5倍。
03
年轻人出现这六个征兆要警惕
当出现了以下症状时要注意提高警惕,及早就医,避免中风造成严重后果。
1.哈欠连绵
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狭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
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2. 口吃流涎
说话不利索、吐字含糊不清,流口水,都是中风迹象。
3. 视物模糊
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4. 一过性黑蒙
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不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
5. 剃刀落地
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2分钟后完全恢复。
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6. 偏侧麻瘫
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来说,是最轻型中风。追踪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总结:F-A-S-T,即脸(Face)、手臂(Arms)、说话(Speech)和时间(Time)。
04
一旦发生中风应该如何第一时间抢救?
1. 切记!”时间就是大脑“
发生中风时,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救治。
一旦发现脑中风的迹象,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因为脑血流每中断一分钟,就大概有190万个脑神经元细胞死亡!
中风风险高,是和时间赛跑,最佳的溶栓时间是3小时之内。
所以,时间越早,风险越小,效果越好!
2. 别随便乱用药
不要随便吃药,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05
中风如何预防?
中风的预防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