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更健康

2017-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泡泡侯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都喜欢简简单单,了了撇撇,很多人睡觉能省就省,吃饭能省就省,穿衣能少就少。……
你最后会发现你睡眠少了会身体状态不好吧?你饭吃少会体力不行吧?你衣服穿少会受寒感冒吧?……
我们应该追求什么?适宜,作文一名作文老师,我敏感的是什么不能少呢?知己啊,来,握个爪,那就是语言,语言不能少,尤其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为什么呢?与君携手坐,请君为我倾耳听:

左手右手傻傻分不清楚

一次给二年级的孩子上课,玩“抢糖果”的游戏,但是有一个小规定:老师宣布用右手抢时,你必须用左手,反之;这下全班炸锅了,把我也给弄的哭笑不得。“老师,左手是哪个手?”“老师,右手是哪个手?”

一首《分清左右》
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
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的清楚
左脚踏踏,右脚踏踏;左脚踏踏,右脚踏踏
左脚跳舞,右脚跳舞;左脚右脚分得清楚
向左弯弯,向右弯弯;向左弯弯,向右弯弯
向左看看,向右看看;向左向右分得清楚

再次认识了左右手之后,宣布比赛开始,人群中又有声音出来了,“老师,等等,我要在手心里面写上左和右,我还是不太记得”好吧,你赢了”
游戏结果如我所料,基本速度都杠杠的,就是败在了左右手上,我后来想想,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二年级的孩子,左右手怎么还这么迷糊了,我想这跟平时生活中的指向性语言有关吧,我们没有重视到准确性语言的重要性,幼儿时,给他们穿衣穿鞋,“来,先穿这个脚,好了,再穿这个脚”“把这个手伸出来”到大一点“用这个手拿筷子”“用这个手帮妈妈提东西”“这个脚先往下踩,慢慢抬起那个脚”……

可以把“这个”,“那个”换成左手,右手吗?

身边的事例:
一亲戚的小孩下半年要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在报名之前,学校安排了一次入学面试,一次五个孩子,老师提问:请把你们的左手伸出来,五个孩子面面相觑,对于左右手毫无概念,家长这时也才意识到这个事情,学校老师在面试入学时为什么要问孩子一个这样的问题呢?我想也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的。

动作的“这样”和“那样”

有一次,给三年级的孩子上动作课,我让A同学在台上做出了一个动作,B同学根据其他孩子的描述重复A同学的动作:“接下来,你们都变成木头人了,但是你们的嘴巴能说话,你们现在是语言导演,请用语言指挥B同学做出A同学的动作”
课堂上频频出现的词语是:“手是这样的”“不是,是那样的”“是那样的,不是这样的”
B同学一脸懵逼,不知道要哪样了
有同学就着急了,自顾自说了一句“木头人解除”,然后将动作做出来“你看嘛,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我想这跟平时生活中的语言准确性也是紧密相关的,在生活中,这样指向性不明确可能也不太会干扰到生活,但是在写文章中,这样的稀里糊涂,就大有问题了。
回想一下,生活中,家人问你某样东西在哪里?你是如何回复的?“在那个抽屉里”可是家里只有一间房间吗?抽屉只有一个吗?抽屉只有一层吗?我们为什么不说:“在客厅的电视机柜左手边第一个抽屉里面”

这种指向性语言还有很多,你留心一下。

说到这里,我们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发出指令的人是处于明处,你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知道你的语言直抵哪里,
而接受指令的人是只能从你的语言中得到提示信息。

这样一件事
我有一个朋友,爸爸舌头有点短,吐字不清楚,而且喜欢这里,那里来描述,更甚的是脾气超级无敌巨大,只要爸爸叫她,她就紧张,生怕要她找东西,到社会上以后,这种留下来的后遗症一直影响着她,每次跟人说话都要把耳朵竖高八度,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听错了。严重影响到了她的自信。

其实,这都是语言习惯,我们已经适应了不精准的语言习惯,想要改变很难,但是不得不变,而且是要刻意地去改变。尤其是爸爸妈妈对你的孩子说话时,在她们还不懂你背后的语言时,请多用描述性语言,现在多说一点,以后才可以省口水哦。

东南西北你分的清楚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