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暂借问——文青必读的爱情小说
香港女作家钟晓阳的成名作。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从上世纪40年代写到60年代,从沈阳写到香港,讲述了东北女孩赵宁静的爱情故事。
01在第一部轻盈登场的时候,女主角赵宁静是一个生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北国美少女,18岁情窦初开,不经意就开始了初恋,可惜对方是个日本人,隔着国仇家恨,这段感情注定没有结果。
第二部才是全书的重头戏:宁静的一个远方表哥突然到访,从此,“林爽然”这个名字不仅仅只由宁静指尖,写在窗户的霜花上,更是刻在了她心上。爽然高大俊朗,一身仙气,两个人的恋爱也谈得恣意浪漫,逛庙会,看电影,打雪仗,堆雪人,骑着自行车在夜色里穿行,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看好看的风景,说好听的情话。
然而,毕竟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林爽然有婚约在身,成为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一个障碍,解除婚约也并非不可,只是宁静心中始终有阴影,总是担忧爽然对未婚妻更加亲近些。她最在意的,是他对她的爱有多深,有多真,嫁不嫁,似乎倒在其次了。后来,有点赌气般的,答应了与别人订婚。她故意刺激他,“我想我订婚了,你就可以和陈小姐结婚了,不用老决定不了。而且……我们到底还生分”。
单纯又愚蠢的年轻人,简直要押上后半生来赌一个答案:你到底有多爱我?
爽然到宁静家求婚时,恰巧她刚刚戴上了订婚戒指;宁静悔婚后,千里迢迢返乡去找爽然,他早已心灰意冷远走异国他乡。
年轻人未竟的爱情,似乎总是充满了阴差阳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世人喜欢把这称为造化弄人。其实,太多的差池都是自己制造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纠结,介意,那么多所谓的自尊和骄傲,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一起,真的就那么难吗?
爽然听到宁静亲口告诉他订婚的消息,心念一闪竟是:幸好自己没抢先说求婚,不然如何收场?
他哽声说句”那我恭喜你“,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死欠着头,走得很快,这一走,就走到了上海,香港,美国,茕茕孑立地度过了后半生。
如果,当时宁静能挽留爽然,就像她自己心里想的“开玩笑而已”;如果,当时爽然能把心里话说出来,他是克服了千难万难赶来求婚的,“万一她拒绝,他可是会死的”……可惜,人生从来都没有如果,却有太多的覆水难收。
谈得不敞亮的恋爱,很难有好结果。太多的遮遮掩掩,太多的欲说还休,隐藏自己的心,不明白对方的心,面子比天大,自尊最重要,心都碎了,也不肯低头,内心再渴望,也不肯再努力一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又能怨谁呢?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做人最难的,并不是如何去爱,而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选择。
第三部:十五年后,宁静跟随印尼华侨丈夫一路南下,到了香港。她的心始终不在这段婚姻上,拒绝生育,于是丈夫纳妾,生了两个儿子,她在夫家地位日益低微,成了可有可无的人。
一个雨夜,宁静与爽然偶遇,此时的爽然依然形单影只,多年辗转奔波,病痛缠身,极其孱弱,虽不致于潦倒,但也只是一个普通职员。
宁静破釜沉舟,与丈夫离了婚,要与爽然再续前缘。可是,爽然却悄然离开,远走美国,只给苦等的宁静寄来一纸信函,寥寥数语,告诉她不必再等,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或许,男人已经不爱她了,或者不那么爱了,一别十几年,褪色的,不仅仅是一条压在箱底的围巾。
也或许,人到中年,钱才是男人的底气,他是为她着想,担心她半生富贵转眼成空。谁知道呢,中年大叔的心,是一座迷宫。
前几天,一个女朋友跟我激烈地争论,说一个女人18岁的时候被一个男人伤害,人生还能重新再来,45岁的时候再被打倒,还能再站起来吗?
我想了半天,到底什么样的感情经历,能让一个45岁的人被打击得再也站不起来?通常,这个年龄,该伤的心,都伤过了,该下的油锅,也都下过了,除了特别顺遂的或者特别愚钝的,45岁,大抵已是金刚不坏之身。
就像宁静,风吹到脸上,泪很快就干了。
宁静并非不悲伤,但是她看开了。她想跟爽然在一起,哪怕付出十倍的代价来弥补当年的任性。爽然担心进退两难,她却一往无前。想做的,该做的,她都做了,起码这一次,她是没有遗憾的。
人生下半场的感情,更在意的,不是你有多爱我,而是你以什么方式来爱我。
宁静想要的,爽然给不了,宁静剖心剖肺要给的,爽然不想要——他不但给不起,连要都要不起了!
两个成熟的人的爱情,不过是予与求的相符。不用热血沸腾,不必倾国倾城,如果我想要的,恰好就是你能给的,那一切就刚刚好。
也可能,由于人的境遇、经历不同,对爱情的感悟也不同,不能单纯以年龄论。
就像前段时间的热剧《我的前半生》,唐晶和罗子君虽然年龄相仿,可是唐晶对感情的理解,还处在人生上半场的心境,她号称有感情洁癖,更在意贺涵跟别人到底有没有一夜情,她是不是贺涵的唯一,反而忽略了十年中彼此的付出;而罗子君经历过挫折,她可能不纠结一个男人是否最爱她,而更看重这个男人到底怎么爱她。
02
日光底下无新事。作为一个爱情故事,《停车暂借问》并不是一个多么稀奇的故事,算不上旷世绝恋,也谈不上一波三折。之所以成为一代经典,我认为,稀奇之处有三:
第一,作为一个纯粹的香港人,钟晓阳把东北的白山黑水,风土人情,刻画得细腻生动,如同一幅精细的白描,半点都不走样,着实难得。
第二,文字之美,令人感动。多年不曾好好读纯文学的书了,又有了那种久违的感觉,读好的文字如品香茗,唇齿生香,又似两腋生风,行云流水,要飞起来一般。那种语感,那种节奏,如同一面小鼓咚咚地敲在心上,又激动又感动。这本书初版于1982年,那个年代,还有很多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还有很多人愿意细细地品味文字的美感。文笔的功力,就是现在那些粉丝千万的自媒体大咖,也绝对是望尘莫及的。
第三,钟晓阳写前两部“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的时候,只有18岁!如果说18岁的少女,写初恋写得笔调清脆明朗,还不甚稀奇,可是,她为了达到十万字的出版标准,补写最后一部的时候,也只有20岁。20岁的人,写起中年人的感情和心态,你以为她至少有40岁。尤其是对爽然心理的刻画——29岁的热情澎湃和44岁的茫然搪塞,读来令人泪目。
感情,哪有失而复得这一说呢?岁月还给你的,是住在这个躯壳里的,另外一个人。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赵宁静的传奇”。其实每个人的爱情,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一段传奇,因为那些情节都是由TA的生命、真情、血泪写就的。
这个故事后来改编成电影《烟雨红颜》,由周迅和张信哲主演。
既然看到这儿了,强烈建议戳一下这个五分钟的小片儿,比我的唠唠叨叨有感染力得多,况且周公子年轻的时候,美得玲珑剔透
书摘景
◾ 秋天的郊野漾满了清清烈烈的味儿,是没有掺水的酒。
◾ 廊上一排摊着许多线装书,略有些风,黄黄的扉页簌簌自翻自揭,漫空一嗅,都是苍苍古意。
◾ 外面庭院里夏日长长,阳光白白凝凝地压在时间上头,没有人声物语,只一些小影儿俟机移一移方位,悄悄地不惊动这世界,就算远远传来的市嚣,也是另一个时间里的了。
◾ 这时满地秋风黄叶在打滚,台阶挡住了上不来。强风一扯,树上老叶都嫁风娶尘各自随缘去了。
◾ 元宵节的欢乐园,遍地的雪,天空里烟花炸炸,月亮一出,晴晴满满的照得远近都是宝蓝。夜市到处氤氤氲氲,杯影壶光,笑语纷扬,吊吊晃晃的灯泡发出昏晕的黄光,统统在浩大深邃的苍穹底下,渺小而热闹,真是烟火人间。
◾ 拉开窗帘请天光进,迎进晨曦也迎进鸟语。美国原来真是不同,一开窗便天大地大。地上有树有花,天空粉白粉蓝像小孩用粉笔画的画,再画个太阳就是大晴天。一切美丽极了,会吹口哨的话真想吹。初秋的空气玻璃脆,我做着深呼吸,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确是到了异国了。
人
◾ 她不知道此刻正有这么一双眼睛瞅着她,黑森森,幽燐燐的,瞅着她乌油油的麻花大辫,单单一条,斜搭胸前,像一匹正在歇息吃草的马的尾巴,松松的,闲闲的。一字眉是楷书一捺,颜真卿体。两颗单眼皮清水杏仁眼,剪开是秋波,缝上是重重帘幕。鼻梁骨稍稍凸出,有一种倔绝的美。脸型却是柔和的,小小坠坠的下颏,仿佛一只火候极到极肉头的蒸饺。
◾ 千重看着她及地斗篷鼓胀如帆地浮雪而来,真觉恍如隔世,白皑皑的雪是他们相逢的边际。
◾ 宁静的缎子旗袍在阳光下银灿银灿的,一褶褶都是波光水影。
◾ 只见宁静仅啖了两口酒,腮颊就红艳艳的,仿佛她的脸在哪儿停留过,那地方的空气便都染上红色。
◾ 她的视野日渐窄到只容他一人,他背后的东西她完全看不见,一切远景都在他身上,甚或没有远景,而他就是她的绝路。
◾ 她喜欢在暗里看他,轮廓还是从前一样深峻。他已经禁不起光亮了。
家乡
◾ 家乡,什么是家乡?家乡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抹晚烟荒戍垒,半杆斜月旧关城。家乡是逢年过节母亲的三分钟怀旧,突然又听到母亲骂我一句“王八犊子”好熟悉的骂儿话。家乡是东北的大地山河在我梦中成形,朦胧间一个少女的身影出现在茫茫雪地,月白肌肤,月满轮廓,睫护秋水,眉含孤清。
——摘于钟晓阳《停车暂借问》
用耳朵点击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