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怎么存住我们的心

2022-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嵘读书

姜忠学的心学课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46

怎么存住我们的心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 48 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 49条

学习体悟:

其实是在天理上下其功夫,让你的心在天理上。如果你这个心在天理上的话,那么就是存。如果说你的这个心不在天理上,那么就是亡,而无所谓出跟入。

视频第 49集文稿:(在记录中,有个别处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 )

如果你手里有很多个版本的《传习录》,对这条的解释也是各种各样的。不仅是现在,在陆澄那个时候,甚至比他更早,在理解这条的时候都是非常糟心的。

我们看一下,原文是:

操则存,舍则亡。到此句号,然后另一起一行

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向)。

前面操则存,舍则亡,其实是就着上一条下来的,上一条,我们讲的是夜气。讲的是你要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在你内心比较安静的时候,比如说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与你内心真切对话,内心的声音就会告诉你哪些地言有问题,是对你内心是一种伤害需要调整,你把它调整后你的内心就像一棵树一样,不断的得到滋养,这样就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操则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舍则亡说的就是上面那一条,我们讲,说:有的人,他从来不与自己内心对话,内心的声音一迸发出来,他马上就把它摁死了,一出来马上就把它屏蔽掉了。这样就形成总是对自己内心不管不顾,甚至还祸害它,你内心慢慢的就会枯萎凋零,最后心里面就变成一个荒漠。

这个就是操存舍亡,一点问题都没有,很容易理解。

阳明先生说这话其实是没问题的,问题出在出入无时这四个字。

有的人理解的是,说:这个心出去就是亡,回来就是入,叫存。如果这样理解就会出现喜静厌动。喜欢安安静静的在这待着,不问世事,心里面觉得很稳当,这样好像我的心就存住了。如果乱七八糟的事情一来,我的心在这个事情上起伏不定,心乱如麻,这个就是心亡。这样理解听上去好像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按照这个路数去下功夫的话,就会出现喜静厌动的问题。就会这个人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就喜欢躲在一边图清净,那个种现象就糟 了,阳明先生非常反对这样一点。

我们学心学,其实就是要你的内心调适好,是因为你能够把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做好。能够达到安心立命这个程度。

所以阳明先生在这条里着重的要把它给厘清,说,我们真正讲的,其实是在天理上下其功夫,让你的心在天理上。如果你这个心在天理上的话,那么就是存。如果说你的这个心不在天理上,那么就是亡,而无所谓出跟入。

以前我们讲过动亦定,静亦定,动就是有事,静就是无事。无论你是有事情的时候还是无事情的时候,你的心都是处在这个天理的状态上的。有事情来了你就能够应对的很好。没事情的时候你内心也很稳当。

所以阳明先生在回答完这个问题后面又加了一句,他说:出入其实就是动静,动静无端哪有什么方向呢。这句话说的是,动就是有事,静就是没有事,比如说我这个耳朵,它的功能是听声音的。有声音来了它马上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就有反应。那这个声音可能是从窗外来的狗叫,另外一个声音可能是从客厅里传来的电视声音,哪有什么方向、哪有什么时间。其实是完全不可以“预估”的。你只要做到耳朵是好用的,你别把它堵上,那么任何一个你需要的声音来,你就应对它就好了。没有什么出与入,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方向。

下功夫只在这个心体上去让它在天理上,然后有任何事情来都能够应对。你的心如果能够恢复到心体之本然,任何事情来应对它都是稳当的。如果你的心体,它上面有很多遮蔽,不是它本来的样子,那么事情来,你马上就起伏不定。没事时看上去好像很安静,你就认为它存,这个就理解错了。所谓存就是在天理上,所谓亡就是脱离了天理。而与出入动静无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