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作中的负熵的能力

2018-05-21  本文已影响100人  设计师小张

今天,第二次因为标注和切图命名的问题被工程师哥哥叫去沟通时,我的羞愧达到了峰值。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基本都能通过学习克服,反而是细节上时不时出现的差错让我头疼不已。

为什么在操作熟练,规范清楚的情况下还是会出错?

我回顾了一下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

1.标注页问题

1)标注不能显示

解决方案:标注导出后先检查。

难度等级:easy

2)标注位置与切图不一致

解决方案:先导出切图后替换标注稿中的矢量图再导出标注图。

难度等级:easy

2.切图

1)遗漏。

解决方案: 

/1 及时合并工作文档,发图前复查。难度等级:easy

/2 确定流程图是否完整,对照流程图查看是否有遗漏 。难度等级:easy

/3 切图标时需要确定是否有按下态及不可点状态。难度等级:easy

2)替换原有的切图时,命名不一致。

解决方案: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设计迭代页面,是否为内购升级页面。难度等级:easy

第二步:如果是,在之前的切图上进行修改以确保图标大小和命名方式与之前一致。难度等级:easy

当我把每个大问题拆分到最小单位时,原本难度级别被我定义成hard的大问题(如:遗漏)都可以找到难度级别为easy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我开始确定同时保证效率和正确率的最优工作流程

第一步:确定设计内容(有时需要整理多个工作需求文档)

第二步:确定流程图是否完整

第三步:导出设计标注前对照流程图查看是否有遗漏

第四步:切图标 1)确定是否为设计迭代 2)确定是否有按下态及不可点状态

第五步:切图替换矢量设计图标

第六步:导出设计标注页

第七步:检查标注页

第八步:发送开发

为了提高第八步的正确率,前面的七步都必不可少。

相比于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复查这样的工作总是让人觉得乏味一些。如何在设计复查中找到兴奋点,从而确保每次都能完整的执行工作流程,是我下一步需要思考的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