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022-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兔子老鼠马
相对于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的否认遗传作用和夸大环境和教育作用的理论,我国系统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家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更能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朱智贤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中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首先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遗传因素还是生理成熟,都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比如一个盲人是发展不了视觉的。一个智障孩子是考不上清华北大的。环境和教育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我们熟知的狼孩的故事,就充分证明没有语言环境,人也不会说话。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起作用,这个内部矛盾在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俗话说“得寸进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虽然不好听,但道理一样,人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就有了更高的需求,而这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才会成为发展动力的源泉。
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心里如何发展?向哪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从学习到心理发展,人类心理要经过一系列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应该是高于主体的现有水平,经过主观努力后才能达到最合适的要求,也就是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明了挖掘这种潜力的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