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染,流年芬芳
书香浸染,流年芬芳。
2018.10.29 周一 晴天
周末,所有的时光都是自己的。
趁着冬天还在路上,到书店去坐坐。静享这样闲静的时刻,回想,已经恍若隔世了。
做学生的时候,在县城里上学。每个周末,都会步行,穿过七拐八绕的巷子,到新华书店里去。
到那里去,读的第一本书,是琼瑶的言情小说。那时,琼瑶剧的热度早已不再,但那一颗懵懂青涩的心,才刚刚发芽。
虽是读书,却因为是言情小说而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像一个初次作案的小偷被抓了现行一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也因为紧张与忐忑,而忘却得云淡风轻,再也寻觅不到蛛丝马迹。
周末,有时也会到学校附近的一些小书店里去转转。小书店里,书不是很多,但一层一层,一架一架,摆放得整整齐齐,宛若整装待发的三军仪仗队,器宇轩昂。
在小书店里,买得最多的,是每一期新上的杂志。每一次,至少买两三本。手捧散发着墨香的杂志,一路欢欣地回到学校去,在教室僻静的角落里,坐下来慢读。
周末的教室里,学习的人很少。大家有的回了家,有的去逛街,有的在宿舍里洗洗涮涮。而我,则更愿意沉溺在这样安静里,读几页看似无用的书。
高中毕业时,收拾东西,除了日常用品,最多的就是书了。单是那些杂志,就装了满满一麻袋。
曾经,有网友调侃说,上学的时候,背了一麻袋钱去。毕业的时候,背了一麻袋书来。有书随行的日子,现在想来,那是多么澄澈而美好的时光啊!
以前,出门坐车。无论长途还是短途,在车上,就是看随车电视里播放的节目。在演员的插科打诨中,嘻嘻哈哈,时间也就过去了。慢慢地,那种无聊的冗长,让人心生厌倦。后来,每次坐车,都会在背包里放一两本书。有时是薄薄的杂志,有时是厚厚的小说,有时是灵动跳跃的诗歌,也有时是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
一本书,一个靠窗的座位,一段风景如画的行程,就是人在旅途最惬意时光。那一段有书随行左右的路上,纵然周围喧嚷嘈杂,内心却安静如水。
读书读得疲倦了,就合上书,扭头看向窗外。远处的山,近处的田野,田野上稀稀疏疏的人家,还有地里偶尔走过的人,他们,都成了眼中流动的风景,也唤起了心底深深浅浅的遐想。
古人把冬日视作“三余”之一,而三余即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这“三余”都是读书的好时光。
三国时的魏遇,便劝人用“三余”的时间来读书。
清代文人张潮,也是一个喜爱读书的人。他认为,夏日也有“三余”:早晨起来时,则是夜晚的剩余;夜间小坐时,便是白日的剩余;而中午小睡时,则是应酬人事的剩余。再忙的人,这“三余”的时间也是属于自己的,可以好好地加以把握,用来读书。
而今,读书条件更为便捷。手机阅读,随时随地。各种听书软件,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海量的阅读资源面前,人却不能做到心如止水。日复一日的碎片化阅读,像一把看不见的利刃,将读书应有的耐心与平静,切割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
这个时候,手捧一册,静坐一隅,清茶一盏,宁静的阅读时光一段,就是生命最美好的享受。
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来说,周末,就是自己的奢侈品。这样的好时候,关闭手机,带着孩子,一起去书店里坐坐。喝一点咖啡,吃几块水果沙拉,在舒缓柔和的音乐里,打开书,和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先哲智者,促膝长谈。
现世的苦不堪言,庸常岁月里的一地鸡毛,这一刻,都置之一旁。在字里行间行走,待睿智平和的阳光落满周身的时候,把散乱在生活里的鸡毛,扎成鸡毛掸子,掸除落在心灵上的轻尘,还生命以本来的纤尘不染。
书香浸染,岁月芬芳。流年轻盈,一路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