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读书谈写作

为何众多作家晚年都承受着精神痛苦?

2019-04-25  本文已影响15人  一个拉扎罗

“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不和。之后,托尔斯泰的妻子曾跪下恳求托尔斯泰为她再读一遍早年时代丈夫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以找回当初的甜蜜,但是托尔斯泰当时已死了心。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列夫·托尔斯泰

“尼采在他人生中的最后阶段已经失去了理智。1889年,尼采的灾难降临了。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据说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尼采

7月23日,《续西方人》完稿,24日,天尚未明,芥川在他田端的卧室里服下致死量的巴比妥自杀。枕边放着圣经。他给妻子、小穴隆一、菊池宽、葛卷义敏、姨妈及亲戚竹内先生留有遗书,此外,还留下一篇《给老朋友的信》。“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

芥川龙之介

列夫·托尔斯泰,尼采,芥川龙之介。这些在文学史上震耳发聩的文学家,为何最后仿佛都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精神打击呢?

他们看到的,要比我们想象得多。

文学是很残酷的东西。

伟大的文学家都在人性的道路上走的很远。

他们用尽力气挖掘人的心脏,以至于五脏六腑欲望贪婪所

有的脏东西都无耻的暴晒在灼烈的阳光之下。

最终他们看到人们看不到的,或者人们不想看到的东西。

每一位伟大的批判性的文学巨匠活得异常痛苦艰难。

要么他们发觉世人丑陋无比,要么发现自己也难逃其咎。

水至清则无鱼。

在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去看,每一个人都绝对称不上

个好人,以至于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狂热至癫狂,痛苦至煎熬。

文学家都是精神疾病患者吗?

换句话说,

疯子总是清醒无比,常人总是伶仃大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