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的杂事 五十一、发贴
父亲在棋牌室挤黑A。有一群退伍老兵,吵得翻天,不得已,父亲竖起耳朵,知道今天是越南自卫反击战四十周年。
父亲兴致来了,凑进人堆,听书。
父亲不是军人,儿子姑娘也不是。父亲没有经历过红色的年代,抗战的激情,但难以忘却老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等等。那个年代,国人的骨子里都充斥着血性。
父亲兴奋,回家仍和母亲碎碎叨叨说起越南自卫反击战。
母亲对于战争也很模糊,记忆停留在那些好听的歌曲,比如郭兰英的《一条大河》。很快从母亲的嘴里飘出,“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
父亲母亲似乎都从战争找到了兴奋点,各说各的聊天,很热烈。
星期天的灯泡,姑娘,见父亲母亲高兴,却没人搭理自己,在电视机前实在无聊。一会儿叫母亲,“家里的纸没了”,一会儿叫父亲,“该买馍了”。都被无视。
再过会儿,拿着橘子走到母亲跟前问,“吃不?”,母亲眼随手动接着唱,不停。姑娘又转头,换手拿橘子,问父亲,“吃不?”,父亲闭起眼,只享受母亲的歌声,不语。
姑娘忿忿地在屋里抛着橘子,实在没招。忍不住,砰地打开发夹盒,恼火地往头上一贴,低着头左右摇着脑袋冲向父亲母亲,嘴里撒着娇,“妈~,爸~”。
母亲禁声,这是闹哪般?父亲睁眼,瞅母亲,咋地了?对视后一起看姑娘,顿时愣住,这姑娘的头上那是啥玩意?
“看见没,看见没”,姑娘竖自低头摇脑袋,只是手紧抓母亲的肘。
“你这脑袋疼啊”,母亲忍不住,猜测,“还是想买啥”。
“看见没,看见没”,姑娘仍不抬头摇脑袋。
“别摇了,头晕”,母亲顺势拨拉开姑娘的手,有点上火,“有话好好说,多大个人了”。
“看见没,看见没”,姑娘抬起头又埋下,用手指指脑门头。
父亲正在猜,横的竖的那是啥鬼画符。母亲也赶紧瞧,笔画好多,像符文,用手定住姑娘头,横版,竖看,拨拉得姑娘叫,“妈呀,轻点,不是东西,是我的头”。
半天无声,姑娘抬头,咧着嘴傻笑,“看见没”,接着问。
父亲与母亲眼神交流了半天,尴尬。
“看那鬼画符”,母亲不满。
“繁体字”,姑娘赶紧再低头,又怕父亲母亲颠倒不明,想了一下,头往右边一歪,手指配合着书写顺序一划,定住不动,等父亲母亲看清楚。
“嫌弃”,父亲母亲齐声念,彼此对视一眼,再看姑娘老神哉哉,实在绷不住,大笑。
“糊那一张黑疙瘩纸,美呀”,母亲笑弯了腰,指着不知傻到啥样的姑娘,父亲也笑,“让你妈瞧瞧,新潮东西,咋粘头发上的”。
“这是发贴,好吧”,姑娘受不了了,皱着眉扬扬手,“二次元,懂不?”
年轻,往往很在乎自己被忽视,却没想到是否应该受到人的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