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一门技术
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也许,你也曾经陷入这样的囧境:
面对一枚大咖的现场分享,当到了互动提问的环节,你进入一个貌似刚才的分享都已经解决所有问题,不知道从何说起我的疑问是什么?
面对一个社群互动的提问环节,努力争取了几乎,提出来的问题却被指批一堆毛病,方向不明。
面对个人的生活与职场,明知道有很多的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从何着手开始解决。
很多人说,提出问题就已经解决问题的一半。是的,好问题帮助我们梳理繁杂的思绪与困惑,让我们更好的抓准方向。
PART 1 你如何对待问题
当我们疑惑怎么成为一名出色的提问者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个人战略课]上,古典老师采用了PBL的学习模式,其中有一个关于人和问题的6种关系,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第一种是不看问题,最要命的是并没有问题。这种人往往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舒适圈内,不点都不愿意踏出。
第二种是受害者心态,这种人看到了问题,不过他坚持问题并非出在自己身上,他认为那都是别人的问题。这种人往往特别多的抱怨与推卸责任,抱怨天道不公,运气不好,领导不给予机会,市场环境进入寒冬,家人不给力支持……可以说,这一类人,完全没有责任感担当。
第三种是小学生心态,他们看到问题,也知道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希望别人能够帮忙解决。很典型的伸手党,大咖推荐一个好电影,这类小学生就会哪里可以下载,不会思考自己解决。
第四种是好学生心态,这个比小学生肯定是要进步的,他们能够看到问题,希望自己来解决,却希望别人给一个标准答案。生活哪里来事事有标准答案呢,所以有时候,沉浸在标准答案之中,是否就制约自己的进步呢?
第五种是问题解决者,他们开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主动寻找资源和策略。这种就是PBL式学习模式需要培养的人。
最后一种,也是最牛的一群人,像乔布斯,埃隆马斯克等这种级别的大咖,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等着问题来找他们,反过来不是主动找问题,看到问题还会特别兴奋,因为他们都认定这是成长空间。他们开始整合资源,创造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这6种个人和问题的关系,你又是哪一种呢?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提问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块有所提升,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分清楚什么是好问题。
PART 2 好问题本身
《学会提问》这本书提到一个很关键的概念:批判性思维。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给予了三个关键词:
1.必须有关键问题的意识
2.学会提出并且回答关键问题
3.主动链接利用关键问题
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何时提问,怎样提问,从而判断你应该信什么,不信什么。科学的看待社会,看待生活现场,并且有理有据去坚持你的想法。
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批判性思维还分为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前者看中评击一切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看法,后者则是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所有的看法,包括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好答案来自好多答案,好问题来源于关键问题。抓住中心,你才能在社会这场大辩论中获得自己的位置。
PART 3 如何提问
1.明确论题。无论是“是不是”的描述性论题还是“应不应该”的规定性论题,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想要了解的内容。,就像读书一样,是漫无目的的开始翻看还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找答案,这两种阅读收获是截然不同的。
2.分辨哪些是理由。理由是用来支撑和证明结论,书中有个很形象的比喻,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在我们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明白理由与结论的逻辑关系。
3.科学假设与推理。建立在价值观假设或者描述性假设基础上,我们如何科学判断我们的理由,并且不断的推测是否有遗漏或者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
4.强化结论,结论一定是建立在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哪些没有证据支撑的“纯观点”还真的指示断言。
因此,建立一套个人提问模型,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推敲和反思推理,让想法和观点更加能够具备说服力。
PART 4 识别不同的提问方式
不同的问题类型,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问的力量》一书中介绍了11种常见的提问类型,分别是诊断型问题,战略型问题,共情型问题,桥接型问题,对抗型问题,创意型问题,任务型问题,科学型问题,采访型问题,娱乐型问题,遗产型问题。
作者一个观点:问题的分类法是让我们厘清目标,利于我们在实践中运用,并且可以规范化系统化。
一个好的问题反映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以及我们的沟通方式。所以不要忽视提问,这是一门大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