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和计划科技相对论互联网科技

未来我们何去何从?凯文·凯利新作《必然》解读(四)之屏读

2017-03-30  本文已影响204人  一起手机摄影

手机,电脑,电纸书,电视,智能冰箱等等预示着,大规模屏读正在实现,视觉化阅读正在成为必然

《必然》不知不觉已经更新到第四期了,前面我说过,从第三期开始本书的核心层面逐渐明晰,上期说的是信息流,说清楚了免费信息流,收费信息流以及收费信息流的八个原生态特征,未来固定化的实体会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越来越隐蔽,但是它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换句话说就是未来虚的东西潜移默化的将影响我们一生。


如果说前面讲的是一些话题比较大且概念比较难的描述,这一期将把这些宏大的概念一步步拆解成各个碎片,以便于我们能很好地理解体会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变化,越往后解读你越会感触到未来其实不远,你我正在参与这场科技变革。

第四个动词:屏读

一、阅读媒介

自从有了印刷术之后,大规模生产的图书就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印刷技术扩展了现有的文字量,我英语中大概拥有5万个词汇,如今已经膨胀到了100万个,词汇选择方式越多,沟通就越丰富,一个作者不一定只可以撰写学术巨著,还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在一些廉价的纸张上来创作一些浪漫的爱情小说等,可以用几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文字来写一本回忆录,无论是美国的美国宪法,还是中国的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穆斯林的古兰经,佛陀的佛学思想等,一切文化的传播都依赖于强大的印刷术,每年生产的大量纸张,较高水平的识字率,依赖于对书面思想的绝对忠诚,依赖适用于全国的通用语言,这一切都来源于纸质阅读,我们变成了“书籍之民”;

但在今天,超过50亿张的数字屏幕在我们生活中闪烁,数字显示器制造商还会每年生产出来38亿个新屏幕,这几乎相当于地球上的每个人每年都会得到一个新屏幕,我们会在所有平整的表面上装上显示屏,本质已经从传统的纸质中跳跃出来了,转到了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电子显示屏和平板电脑的像素当中,文字和字母不再白纸黑字地固定在纸上,是在玻璃平面上以多样的色彩,面前飞来飞去。

屏幕已经占据了我们的口袋,行李箱,背包,客厅墙壁,书桌等,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已经严重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屏幕,我们成了"屏幕之民"。


二、屏幕之民的表现

屏幕之民倾向与忽视书籍中的逻辑和深刻思想,他们更喜欢像素间的动态流的动,他们会被手机屏幕、电影节目屏幕,电脑屏幕,iPad,iPhone屏幕,虚拟现实眼镜屏幕,平板电脑屏幕,以及在不远的将来镶嵌在所有平面上的大量数字屏幕所吸引。屏幕会越来越多,功能会越来越强大,屏幕是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有无穷无尽的新闻素材,资料和未成熟而普遍接受的理念。是一条由微博微信,摘要、随手拍的照片及分享,简单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构成的河流,这里面真相并不一定是真相,不一定来自于权威认证,是由受众自己一个碎片,一个碎片实时拼接出来,屏幕之民构建他们自己的和内容,用流动的屏幕使书本显得不再重要,文化变得快速流动和开放,快速的就像三十秒钟的电影预告片,开放的就像是维基百科上的词条那样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除了一行一行地阅读文字以外,我们现在还会阅读音乐电视节目那跳动不规律的歌词,也会阅读电影结束后快速上滚消失掉的演职人员表,我们能阅读虚拟现实化身的会话气泡,能阅读户外广告屏幕上的广告,能阅读公交上的咨询,能阅读电视台上的节目并积极参与,也会点击视频里的标签。"屏读"就是这种行为合适的名称,而不仅仅是阅读,屏读包括阅读文字,但还包括观赏文字、阅读图像。屏幕不用关闭,我们的视线永不离开,就和书籍有很大的不同,视觉化越来越大,文字和变化的图像逐渐融合在一起,

今天,书籍中的纸页正在消失,留下的只是书籍的结构性概念——根据一个主题串联起一堆文字说明,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读,书籍的组织形式似乎越来越像老古董。

三、“屏读”弊端

我们可以花上好几个小时来阅读网络小说,微博刷微信,聊QQ,阅读一些新闻资讯,但从来不会进入到纯粹的文学空间里深度思考,得到的反而只有,碎片,线索和印象,网络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此:五花八门的碎片化信息以松散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但如果缺少某种牵连的话,这些松散堆积在一起的碎片化信息就会把人搞得晕头转向,把读者的注意力带离核心,在中心论述和观点之外的地方到处游荡;

过分沉溺于屏读中得到的信息越多,实际损失的信息也越多,同一个观点甲说这是好的,乙方说是坏的,寥寥几句,缺乏大量的事实论证,你会认为甲是对的,或乙也是对的,这样的碎片化信息越多你越摸不着头脑,久而久之我们沦为信息的奴隶。

四、“屏读”优点

尽管“屏读”的弊端显而易见,但是“屏读”的优点也很多,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平板电脑,电子书和手机,长久以来,专家一致保持着这样一种观点:没人想在巴掌大的小屏幕上阅读,但现在可以看出他们确实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现在用电子书和手机阅读的人群在全球范围内这种行为都非常的广泛,亚马逊kindle和类似的电子墨水电纸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3600万个,这些电子书的模样是一款能显示出单页内容的板子,点击屏幕就能翻页,更为强大的是亚马逊的kindle可以实现云原存储,可以把本地阅读进程,读书笔记同步到云端,亚马逊一个账号就可以实现在不同阅读端相互切换,云端会同步阅读进程,读书笔记,这样原来的阅读心得,笔记可以随时浏览,巩固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现在手机和电子阅读器存储越来越大,一本很轻巧的电子书或者手机可以装成千上万的书可以很灵巧地放进书包,或者口袋,有很大的便携性,一明天的技术整个世界的图书馆都会塞进你的手机及阅读器里,试想一下携带这些数目的实体书去阅读是怎样的场景?这些都是纸质书所不能相比的。

五、书籍和屏幕阅读对比

传统观点认为,书将会是孤立存在的物品,每本书之间相互独立,就像它们待在公共图书馆书架上的样子一样,这种情况下,每本书都不会意识到相邻的那本书,但作者完成一部作品,这本书就是一成不变,已经完成了,有读者将这本书拿起阅读用他的想象力把这本书变得生动起来,这本书才会变得动态起来。

未来的数字化图书馆,其优势具有移动性,当一本书的全部文本转移成为比特,从而使人们可以通过屏幕在任何地方进行阅读,图书馆里任何一本书都不会成为一种孤立的存在,它们都是相互关联,且会随着时间推移实时更新,每本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被交叉链接聚集,引述,提取,索引,分析,标注,并被,编排进入文化之中,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这个电子书文本世界里,每一篇文章都可以链接到其他的文章当中,其它文章也可以链接到另外一篇文,以此类推,链接越来越多,阅读内容也越爱越丰富。

一个未来场景设想:

早晨醒来,我就开始了屏读,我通过手腕上的屏幕查看时间和闹钟,又看了新闻咨询和天气情况,我通过手机查看了来自朋友的消息, 刷了一下朋友圈,然后我走进浴室,通过墙上的屏幕阅读了最新的艺术摄影作品,穿衣服的时候我屏读了衣柜里的衣服,屏幕显示红色袜子跟我的衬衫更搭。

在厨房,我通过屏幕浏览新闻全文,我喜欢平铺在桌面上的显示屏,我在桌面上挥一挥胳膊可以修改文本信息流的方式,我转而屏读厨房里的橱柜,寻找我最喜欢吃的东西,厨柜门上的屏幕能显示出门后面有什么东西,漂浮在冰箱上方的屏幕告诉我,里面有新鲜的牛奶,我打开冰箱取出牛奶,吃的,一边吃一边继续阅读桌子上的新闻和故事,我专心阅读的时候,屏幕就会出现提醒,而新闻也会显示出更多的章节,我读的越深,文本中就会产生更多的链接和更多的图片;

给我开车去送儿子上学,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经过的沿途建筑本身就是屏幕,这些屏幕都是激光投影屏幕,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聚焦出只有我才能看到的图像,而其他路过的人从同一块屏幕中看到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我通常会忽略他们,除非他们显示出的是和我正在车里屏读的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者图表,我屏读交通状况,来找出哪条路在今天早上最不拥堵,最后找出最佳路线;

在我儿子学校里,我看到走廊有一面显示的公共墙,我举起手掌,说出我的名字,屏幕就会通过我的面貌、眼镜,指纹和声音认出我来,转变成我的个人界面,如果不介意在走廊里泄露隐私的话,我就可以在那里屏读信息,我还可以使用我手腕上的微小屏幕,我看了一眼想要屏读的信息,然后将其扩展开,其中一些信息被我转发出去,剩下的那些归了档,其中一条信息十分紧急,我在空中捏了一下就立刻屏读到一场虚拟会议中,我的上司和同事正在公司那边同我交谈;

我到了办公室,刚碰到椅子,我的房间就认出了我,房间里包括桌子上的所有屏幕都为我做好了准备,让我从上次暂停的地方继续工作,在我处理一天的工作时,屏幕上的双眼紧密的观察着我,尤其是我的手和眼睛,除了键盘输入之外,我还非常擅长使用全新的手势命令,在观看我工作十六年之后,他们终于能参与不少我的工作。其他任何人都看不懂我屏幕上的符号序列,就像同事屏幕上的序列也让我犯迷糊一样;

下班后,我在户外慢跑的时候带上了增强眼镜,我的跑步线路跃然出现在了我的前面,在路线上方我还看到了心率,代谢统计等实时显示出来的全部锻炼数据,我在眼镜里看到一条笔记是我朋友一个小时前在同一条线路上跑步时记录下的替代路线;

回家吃晚饭的时候,我们不允许个人屏幕出现在餐桌上,但还是屏读了房间里的情绪颜色,晚饭过后,我会用拼图的方式来放松,我关注的一位世界构件师水平惊人,他新创建了一座卫星城市,我要带上虚拟现实头盔去探索一番,有时我会沉浸在一部3d电影中,有时则会加入一场仿真游戏。和其他学生一样,我的儿子屏读着他的家庭作业,有其他的个人辅导,虽然一有机会就会玩起屏屏读探险游戏,在上学期间,我们把这个时间限制在了一个小时,他可以花一个小时就屏读一场仿真游戏,另一方面,我也试着慢下来,有时候我会在我膝上的平板上屏读一本书,与此同时,墙上的屏幕的文件压缩包会释放出缓慢悠长的景观,我的妻子最喜欢不过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屏读她最喜欢的故事,直到睡着,而我躺下后,会在手腕上的屏幕把闹钟设置成早上6点,接下来的八个小时里我将暂停屏读。

后面还会持续更新凯文·凯利新作《必然》解读系列,敬请持续关注......


更多科技数码探索类文章请点击这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