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
“原谅”其实是一件看着容易,实则很难的事情。而且是,原谅别人容易,原谅自己很难。
原谅别人时,只要你内心愿意,只要你足够大度,只要你可以放下,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事儿。
然而,想要原谅自己,可能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
如果能有一位人生导师引领你,也许会让你走出自我认知的谜潭。
昨天看到一本书《相约星期二》,不是相亲那种爱情小说,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作家、记者、剧作家、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人、音乐人—米奇·阿尔博姆撰写的。这么有名的作者,很遗憾,我之前一直没听说过,的确太孤陋寡闻了,请原谅!
其实这本书如果叫“最后的课程”也许更直观,但“相约星期二”更能让人联想。
这本书是余秋雨老师作的中文版序,老实说,我挑书都是先看序。真的先被这序打动了,整整十七页,站着一口气读完。总感觉这手笔好熟悉,看到落款“余秋雨1998.10”,释然了,的确值得一读。
书记述的是作者的老师在知道就要死去后给作者上的最后的课程。每周二,作者飞行七百多英里到老师病床前听这最后的课程,听一个将告别世界的智者谈生活的意义。作者本人在啊老师人生的最后阶段,聆听了老师教授的最后一门课程,整整十四周,最后的毕业典礼就是老师的葬礼代替。这是一本听课笔记整理出来的教科书啊!
老师叫莫里·施瓦滋,社会学教授,他得了绝症,应该就是那种渐冻症差不多的病,每次都要靠人重重的锤打背部才能呼吸,它知道自己最后就是窒息身亡。尽管这样,他依然吧行走在死亡路上的人生感悟传授给学生和所有的人。这是个可爱的老头,他要让自己死得有价值,他把死亡作为他最后一门课程,也作为他生活的主要课题。他要成为一本教科书,让别人去研究。
研究我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从我这儿学到点什么,
就像秋雨老师说的,“老人的这种胸怀,是宣讲性的,又是建设性的,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建设。”
他也流泪,为自己没有原谅一位老朋友而后悔。那老友曾让他伤心,但老友现在死了。死前曾多次想要和解,但都被袭击拒绝了。现在他伤心流泪。但莫里老师立刻意识到,应该原谅别人,同时也应该原谅自己,不能让自己在后悔中沉沦,不可自拔。人生应该能沉得进去,拔得出来。
是啊,原谅,从自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