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大部分人在读博的期间,都不会有人正儿八经地教他,包括他的导师。
我的整个博士期间也是懵懵懂懂,直到毕业之后转行到了咨询行业,接触了战略咨询和行业研究,才慢慢把过去自己做过的事情从潜意识里梳理出来。
进行科研选题,你需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去切入:
Step 1:大领域、大方向(战略层I)
这一部分主要取决于你跟的导师、导师课题组的平台资源、导师所在的垂直领域的经验及资源。你若想在后半生过得相对而言更加顺利,则尽可能在方向上跟导师保持大差不差。
不要自己另辟蹊径,不然你会发现一切都是从头搭建,过程很刺激,谨慎操作。
Step 2:创新性与价值(战略层II)
To be honest and realistic,你所做的一切,最终都会从“你做的这项工作为你所在的研究领域带来什么样的key contribution”来考量。
因此,选题的一开始,你必须考虑的是,你选得这个细分方向的“价值”。
“价值”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考量。
第一、学术价值。
第二、应用价值。
第一、学术价值是根据你们这个大的领域发展本身的需要来评估的,例如:
效率的提升,i.e. 材料结构的优化带来海水净化效率提升30%。
流程的优化,i.e. 此模型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缩减了某制作工艺。
原理本质的理论建设,i.e. 以前这个领域是如何理解这个现象的,你的发现推翻了以前的理论。(这里又可以引申出更多的价值...)
现象的解释,i.e. 基于宏观视角无法洞察的现象,你的发现原来是...这一发现能够帮助到你们领域....
成本的控制,i.e. 对于某项研究的制备成本降低了30%。
...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研究太理论了,或者太微观了,离商业世界、工业界、市场很远,其实不然。更多地是,你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过市场。
比如我以前做基于分子动力学对石墨烯在清洁能源方面的应用研究,但是我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没有什么太多实际价值,因为我的模拟还停留在几千个原子的模型里。
现在看来,当时的我只不过是自己视角太窄罢了。
第二、社会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容易被在读博士的朋友忽视。
倘若让现在的我去选择我的科研课题,我会一开始就去了解这些问题:
石墨烯的市场规模是多大?(如下图)
石墨烯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如下图)
政府政策的方向(这可能跟你之后能申请的funding的可能性挂钩)
技术成熟度预测
Google Scholar里的文献数量分布
...
基于以上,你可以不断筛选出那些,市场规模前景好的领域,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技术成熟情况(这取决于你是做理论还是做应用),以及学术圈都有多少人在各个细分领域进行研究。
这样,你就可以从应用价值的大方向对你的课题进行初步的筛选。
Step 3:可行性分析(管理及资源协调层)
可行性的分析是决定你是否能顺利毕业的关键要素。
通过上述的分析,你应该大大地缩小了你的研究范围。那么对于剩下的研究方向,你需要去读大量的文献。
这时读文献,讲究的是快、准、狠。读了abstract,速览methodology,看conclusion。
你甚至可以用excel表格对他们进行分析。
接下来,你需要进行以下几项评估:
从事这项工作,你所需要的完备资源
目前你的学校、学院、导师、以及导师的人脉,能解决的资源
第1项和第2项之间的gap
第1项和第2项之间的gap的alternative option
针对你所筛选的几个课题领域进行如上分析,你便能找出feasibility最高、difficulty最低的项目,然后开始你的实验设计。
Step 4 :实验设计(执行层)
针对你最终选择的1-3个课题,开始阅读大量的文献。
这时你读文献应该更加仔细,不断地交叉对比和验证同一领域不同科研工作者的方法。
你需要做以下的工作:
目前该细分领域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list
针对这些问题,你的假设
你需要如何验证你的假设
这样一步一步地,设计出你的实验路径,并针对你的实验计划进行精确到时间、地点、人物的排期。
尽可能地multi-tasking,以做到时间的最优化。
(每一项都能细细展开几千字,若有需要,再更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