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果壳问答、百度知道与专业论坛的比较分析

2015-11-26  本文已影响387人  玫瑰精油骑士

一、分析比较表格

分析比较表格

二、核心问题探讨

在这四者中,我想重点说一说知乎。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网站做到了其他问答网站很难做到的事情。现在在网上想要好好和人讨论一下问题,或者讨论一下高质量的问题,我想知乎可以说是第一选择。

但是同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其中的核心问题加以探讨: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内容质量开始下降,且谩骂、对喷、不理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当然,要说这是知乎的独家问题,那是不公平的。我发现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用户数量越多,内容质量就会下滑。让我们回忆过去:虎扑当年是体育干货在中心;豆瓣当年是文艺青年聚集地;百度贴吧当年的逼格也是很高的,不像现在是晒图和对骂的广场;再就是现在的知乎,开始有了各种抖机灵、段子、对骂、娱乐八卦等等内容。

总结一下:这些网站在一开始极具小众情怀、逼格,给人一种发烧友圈子的感觉。但是网站要发展,要赚钱不得不考虑扩张用户,最终随着用户的涌入而丢掉了最初的感觉。

#首先要明确#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并不是说所有网站都应该维持在发烧友圈子的阶段。因为时代时刻在变,因此产品定位一并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放弃情怀扩大用户规模都是值得批判的。比如,百度以及百度贴吧本就是服务大众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小众情怀并不是长久之计,每个公司对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想法。

#BUT WHY?#

可是排除上面那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一家网站能做好用户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内容质量?

说到这里不禁想到知乎上的一组问题:

国外职业足球俱乐部是如何运作和盈利的?

漫长的中世纪历史给了你什么启发?

民粹主义和民粹政治是什么?

......

大多数人拿到这组问题的第一反应恐怕是,“兄弟,你闲着没事,去想这些事情干嘛?”——很显然,他们并不是这些问题的目标受众。

为什么他们并非这些目标受众:

@生活已经足够艰难,恐怕娱乐才是目的。

生活已经够艰难了,要学的东西已经够多了,要想的问题已经够多了,上网是用来休闲娱乐的,再接触这些问题是会让他们厌烦的。因此,大家会对“王祖贤17岁嫩照曝光”、“谢霆锋上海街头私会王菲”这类话题更感兴趣。

@知乎上一些问题对知识的专业性有要求。

比如:

为什么中国的游戏开发制作技术那么落后?

广告行业中的实时竞价 (Real Time Bidding) 是什么? 与需求方平台 (Demand Side Platform) 有什么不同?

一方面,我想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看不懂的。另一方面,只有少数精英才能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入的回答。

@知乎上一些问题对用户的眼界和视野有要求。

比如开头的那些问题,不具备一定的眼界与视野,一般是不会去关注这些问题的。

因此,大多数人并不是干货问题的目标受众,而这部分人大量进入知乎之后,内容质量下降,以及从干货逐渐转向娱乐休闲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怎么办呢?#

@从激励方式入手。

和传统论坛与百度知道不同,知乎并没有采取财富值或者论坛货币的形式去激励用户答题,而是用点赞的方式去激励答题者,而且每位用户都可能收到赞。这佯做,利用了用户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尤其当他们占有知识的时候)。而且,这样就尊重了每位答题者的劳动成果,且保障了回答的单纯性。

但如果是传统论坛或者百度知道,奖励永远只能给少数得到提问者认可的用户。这么做三个弊端:

1.提问和回答本来就是在开放环境中进行的,获得收获的可不只是提问者,还有其他许多同样关注此问题的人。所以,仅由提问者的个人判断该给多少奖励是不合理的。

2.回答的不很好,但也给了其他用户启发,未必不值得奖励。

3.奖励的东西多为论坛货币和财富值,并且用户可以利用这些东西为自己买到一些特权或者线上物品。一旦回答涉及这样的利益,那答题者就不再只是单纯地回答问题了,同样是回答问题,我为什么不去回答一个对能给我更多利益的问题?

所以,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知乎利用了用户的心理去激励用户单纯地回答问题。那么就“用户越多内容质量越低”这个问题,是不是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思维方式,从激励方式去着手呢?鼓励高质量内容,推行精英+普通用户模式,让精英去带动普通用户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