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时的“潜规则”
主任未必比主治医生强
很多人来医院必挂主任医生,再不济也要挂副主任,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事实上有些高年资的主治医生看病的本事是很强的。
他们之所以一直是“主治”,可能仅仅只是不乐意搞科研、写论文以及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
相反,有些“主任”醉心于科研或行政,他在这方面能力很强,但临床的本事其实是比较生疏的。
所以,当你在选择挂哪位医生的时候,“职称与头衔”不是唯一判断标准。
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在网上预约挂号,大家可以看一看某位医生在门诊排班上出现的频率。
如果一位医生每周固定出现且时长不少,那她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相反,那些偶尔昙花一现的医生,如果不是特别有名的专家,那还是多个心眼吧。
描述自己的病情前,一定要组织好语言
我见过很多病人,一进来诊室就说自己肚子疼,我再问仔细点,就吞吞吐吐了。反正就是肚子疼,就连怎么个疼法,都要想好久,才能说出个七七八八。
给我的感觉,他们都不是来看病的,而是偶尔路过了医院,顺便来看一看。
医生一般都很忙,特别是门诊,忙得时候一天要接诊近百名患者,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到5分钟。
所以,我们都希望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说话一定要简练,要做到事先有谱,而不要像一个被老师偶然抽中回答问题的学生,答不上来、答非所问。
这个情况大家一定要重视,不仅仅是耽误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误诊漏诊,就是在此阶段发生的。
此外,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求尽可直接提出来,干脆利索的解决问题是大家都喜欢的,不需要那么拐弯抹角。
比如,我之前门诊过一个老太太,到了开药的时候,她说:“医生,能不能不开这个药?”
我问:“为什么呀?”
她说:“我不是怀疑你的诊断啊。但我能不能不开这个?”
我只好彻底停下来,就这个药对她这个病能发挥什么作用,做了好大一番解释。看她依旧没反应,脑子里一动,又特意问她,是不是考虑价格的问题?然而,也不是。
最后,老太太又支支吾吾好久,又是几个来回,我才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是她血糖高,害怕得糖尿病,想开一个无糖的。
但是她想得太多,甚至怀疑让医生少开药、换一种药,会影响业绩提成,然后就不认真给她治疗了。
于是,就这么一个合理要求,一分钟就能让我明白的事,硬是拖了5分钟才搞清楚。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