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元钱就能治愈你不读书的绝症?
“知识付费”这一词,早已不是什么新概念?知乎、分答、喜马拉雅、得到,各种音频、专栏、课程、直播等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感觉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这些知识由名家解读,数百万人推荐,名师提纲挈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重新构建你的知识体系,与其说刷新三观,不如说重塑你的人生性格。最关键大多每天只要1块钱,充分治愈你拖延的绝症。你能错过吗?
01
每次考完四六级都下定决心下次考试一定要认真复习,词汇、句型、听力、阅读,一项也不能落下。从付费的QQ群到微信群,群内打卡,相互监督,斗志昂扬,自信满满。
不可否认的是在班级群里,大家都奔着同一目标在努力,有一定的学习氛围;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人多口杂”,群里聊着聊着就偏离正题了。偶尔不看群消息就是99+了,深怕错过了某一重要知识,从头开始看起,到最后好像也没有发现“干货”。
冲着考四六级,学英语去的,还是付费的群,最后似乎每天在处理群消息。零碎化的时间没有利用起来,反而浪费了手机流量和电量。
0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打卡”这件事特别流行,“坚持21天早起打卡,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活动似乎在每一个圈子里都是很受欢迎,连起床这件事情都要大家结伴而行了。
各种专家告诉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只要21天,连续21天的重复,这个习惯几乎就能跟随一生了。可是高中时七点上早自习谁没有经历过,高中三年都能坚持,现在却需要大家一起打卡了。
侄女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6:40自己就起床了,和她的自律比起来让我很汗颜。可是她不知道什么叫自律,什么叫生物钟,她只知道上学不能迟到。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只是我们可以为自己找很多借口罢了。
03
对于读书这件事,那就是一个更好的例子了。
我们不知道读什么,不知道我们缺什么,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不知道我们能否坚持,而且我们一直知道读书这件事是需要交流的,需要思维火花的碰撞,不能闭门造车,而且我们对这一观念深信不疑。
我们需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需要加入相应的圈子,我们需要成为某某会员才能加入这样的圈子。我们为了改变自己,提升个人修养,开拓眼界,增强核心竞争力,前期的投入是在所难免的,而且我们也心安理得。
这叫做自我投资,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愿意投资,他还怎么成功,我们再次深信不疑。
关键是圈子里还有大师,大师能够充分节省我们的时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师给我们传授的干货,尔等凡人很难自学成才。大师自创的体系只需要我们每天花费十多分钟即可领悟人生真谛,获得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所以我们更加需要投资自己。
每天才1元钱,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让你拥有一个高效的人生。这样的投资怎能错过呢?
04
我不知道学校图书馆的管藏具体数目,我也数不清周围有多少老师是教授,这些周围实实在在的资源我都不善于利用,我还能期望自己每天花费1元钱去改变自己不读书的绝症吗?
我不知道周围有多少同学曾就读于某某外国语中学,我不知道我的英语老师曾经留美多少年,我也不知道有多少英语学习APP免费使用,我还能期望自己每天花费1元进英语学习群打卡来提高英语成绩吗?
我不知道学校夜跑的同学有多少,我不知道东湖边上有多少人在锻炼,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Keep上坚持一周,我不知道去年的健身卡是否已经过期了,我还能期望自己每天花费1元去打卡吗?
所以自己不自律,每天花费的1元只是心理安慰。
我不否认主办方一年可以提供很多书单给我,但是我害怕自己读不了那么多书。我不否认每天有很多碎片化时间,但是我担心我加入后会有更多的碎片化时间。我不否认这个世界越来越来越好,但是我害怕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想法了。
学习本就是一件自己不断摸索和思考的事情,连基本的自律都做不到,连起床都还要打卡的自己,每天1元就真能治愈不读书的绝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