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石岩磊作家自由写

端午怀古

2019-06-07  本文已影响29人  一两清风
端午怀古

有人问我,这个端午节你打算怎么过?

端午节不同于其它节假日,不是去旅游的,也不是大吃一顿。我认为我们的很多节日都是有着文化底蕴的,端午,过的是一种文化。

就如很多节日都不是用来游玩和吃喝的,清明是祭奠先祖,七夕是古典情人节,中秋是阖家团圆之日,重阳是登高望远之期等等。

五月,是酷暑难耐之时,古之五月谓之毒月,五日则为毒日,五月初五重叠在一起,便是重五,意为五毒之首。

说起五毒,大家肯定会想到那令人畏惧的五种毒物,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

而这五毒之物恰好在五月间活动频繁,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讲的正是如此。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艾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民俗文化文献也有端午饮雄黄酒的习惯,驱蛇虫之害,用以避之。

还记得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里有个桥段,就是法海遇到许仙后让他在端午节之时饮雄黄酒用以避邪镇灾。

那时候的童年怎么会懂得许仙喝雄黄酒是怎么回事。现在才明白原来雄黄酒是可以驱蛇避毒之功效,而法海之所以让许仙端午之时饮雄黄酒无非就是为了逼迫白娘子现出蛇身。

许仙喝了雄黄酒后,白娘子果然身体不适,最终果真变成了蛇身,一直与娘子同床共枕的许仙大为震惊,看到此景也大受刺激。

最后还是小青帮助姐姐恢复了人形。

所以从儿时的电视里也可以看出雄黄酒确实对蛇虫等物有一定的利害作用。

赛龙舟,吃粽子

这估计是普天之下最统一的习俗了,吃着用艾叶包裹的粽子,在江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民间组织一条条形态各异的龙头彩舟,参加比赛的人们不停挥舞着双臂,各自争先恐后地滑起船桨……

而说起粽子,我今天就不再写吃这方面的了。

关于粽子,今天我会很自然地想起先秦时代楚国的大诗人,屈原。这个与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同为来自家乡的文学先祖。

粽子其实有着一个悲伤的传说。

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屈原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可是却招来了同僚上官大夫的排挤并使他被流放。

屈原感叹楚怀王被小人谗言所迷失,万分失落之际写出了《离骚》。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悲愤交加,终于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写下《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传来,汨罗江畔的居民无不为之失声痛哭。他们驾着各自的小船赶到江里,盼望能找到屈原的遗体。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水中的鱼蛟吞食,他们想到了补救方案——往江中大量投放食物,以求吃饱了的鱼蛟等江中动物放过屈原的遗体。

从此,端午节成为重要节日,直到今天。

粽子和龙舟也是根据此事由来。

想想这些,我觉得今天就不讨论粽子了,也不去游玩,静静的写这个节日背后的文化。是以纪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