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通在职场的应用-续
上面说到的第一种人就是那些经常彷徨,害怕,恐惧,喜欢逃避现实的人。其会分化为两种类型。其一是主动逃避,不愿进取,也就是喜欢说花最少的精力,少付出行动也就是执行力,就想得到更多的收获。这种人大多数是拥有一定的资本,但因为经营环境的改变,使其不能明白该如何走下一步。其二就是一直处于最底层,心理很脆弱,在任何时候都不敢出头。因此始终停步不前。这两个类型的人恰恰是组成社交基础的原始单位,一种是劳心者,一种是劳力者。
第二种人与第三种人能够发现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这也分不愿与不能两种类型。不愿是主动的。不能是被动的。所以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然后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集思广义,方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四种是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既有洞察力,也有执行力。既能明白主动制造问题的人的思想根源,也能通过一定的执行手段,包括适合的技能纠正制造问题的人的思想观念,也能促使被压迫的人通过适当的途径积极进取,进行反馈与总结,融合。从而真正解决问题。达到中和的目的!
在此,我以古今军事上的执行模式来进行一番阐述,到底该如果操作。古时每一场军事行动将要发动之前,先要了解双方之间的对比。也就是在天地人三方面反复衡量,看己方是否占据优势。如果天时占据优势,必然有利于人和,如果处于地利的场景,也能使人和变得可能。天时,地利,人和如果都能占据优势,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进行长期的观察。只有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之后,才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才能实事求是,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决定,使军事行动有利于己方。正因为这样,古时所派出的斥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时至今日,观察到的数据也就是信息已经涉及到国计民生。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谁的收集数据的手段更先进,收集到的信息更全面,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而相互间对立的节奏就能由自己决定。想平衡,融合还是针锋相对就是自己的一念之间了。现如今我们已经占据了天时与地利,只要再做到人和。就万事俱备了。好在我们中国人是追求和平的国家。更有利于达成人和的目标。但也要注意一点。有人不希望我们达成共识,追求人和。所以我们更需要加强观察。而观察的手段有很多种。最强大的就是科技创新。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当下一番工夫。同时,做为个人。我们也应当把平时观察到的事物多做反馈。使信息量更加丰富!
具有洞察力的人不但能善于观察,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其中有知道方法愿意真心去解决问题的。而他们有两种情况,一是思想观念很好,但技能却不够好。二是思想观念很好,技能也不错。除了这种情况之外。还有的人明白事件深层的东西。但就是不敢执行。从而与成功擦肩而过。这使我不由得想到军事领域的一些相对应的观念与战术!在军事领域。排兵布阵要兼顾奇正之分。有正有奇才能既稳妥又灵活。最终才能获得胜利。而相对应的经济建设也有同样的区分。物质回报就如军需,这是基础。在基础之上,我们如果再加上灵活运用,大胆想象,创新。就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正好说明了机动的重要性。军事上的奇正对应的是经济上的执行加思维导向。因此在经济上物质回报是基础,对应军事上的正。经济建设上的思维导向即梦想就是创新,也就是对基础的总结与升华。对应的就是军事上的奇。只有奇正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能。也要有足够的创新思想。只有二者相结合。我们才会具有完美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游刃有余!通向更好的彼岸!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分不清何为正,何为奇。在这我用一段对话来说明一下。有位老技术工人看到上级领导招来一位新进员工。要求老员工带动新员工学习其所执行的操作技术。为了让新员工增强积极性,明知其技能太差,还是把其薪酬一加再加,无原则的退步,最终养成了新员工挑肥拣瘦的坏毛病。而真正无私奉献的老员工却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工具。从而被漠视了。老员工曾经问过领导:“我们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为何不加工资。新员工凭自己兴趣爱好做事,满足不了客户,为何无人制止?”这正好是很多人看不明白的地方之所在。首先我们应当明白做为一个企业,平台,我们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处于供应链前端的物质提供者,还是处于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服务共同体。而提供物质的就总会认为是自己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物质。因此所有的人都应当听自己的话,自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自己想要制造多少数量的物品,多好质量的物品由自己决定。可这样的利益关系真的对吗?假如有其他的人组成一个团体,生产出拥有相同功能,不同形态的产品。那自己还有绝对的话语权吗?如果其他团体生产出更适合客户使用习惯的产品。结局又会如何?反复衡量一下,是生产企业的利益重要,还是客户的需求重要。要明白,客户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还会要自己的产品吗?而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也就是服务的一部分。老员工因为长期与客户打交道。更能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这恰恰是品牌的效应。因此,只有真正好的服务,才是供应链的基础。而不应是供应商的利益。如果用不同的技能体现出极致的差异化的服务。才是属于正的领域。而一些新奇的构思。以及相对应的技能就是奇的领域。希望我们都能奇正结合。多做总结。多多创新。为更好的服务出力!
对于技能与思想观念,很多人总认为只要有一方面过硬就行了。也就是要么把事做对,要么坚持去做对的事。可事情真的只要一方面做好就行了吗?把事做对是建立在技能层面的。做对的事是目标导向层面,也就是思维与态度是否正确。技能如果过硬,当然就能把事做对。假如技能不过硬。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足,能力不匹配客户的需求。这就是中庸之道所描述的不及。一种是与态度相关联的。因为不及,就会推诿责任。从而使众人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这就说明了要想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但要技能过硬,还要有坚定不移的思想情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对事,做好事。并且还能积极进取,思想观念追求向上,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把事做对与做对的事是融合为一的。我们只有一以贯之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才能在执行与创新上做到平衡。直至融合!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番!在职场中,进行服务的主体大家想过没有,到底是谁呢?是创办实体公司的人,是创立平台的人,是进行创新的人,是进行制造的人,是开展业务的人,是进行销售的人,还是进行后勤服务的人?细思一下,这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任务。也就是所有的人共同完成的。众人能给别人极致的服务,同时也能享受到别人极致的服务!因此极致的服务不但是执行的手段,也是不断进取的思想观念!想要做到极致的服务,就需要与服务相平衡的报酬。直至最终做到按需分配。不然最终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希望大家勿必明白,服务的过程关键在于愿不愿意真心服务,并坚持下去!而以人为本,愿意二字才能有更大的凝聚力!而凝聚力方为服务过程的关键点!让我们真正全心全意极致的差异性的服务于更好的人!让我们一以贯之的真心服务吧。这必须包括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