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成长励志散文

太追求完美 就注定不完美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14人  达子darling
太追求完美 就注定不完美

kindle上打开《好好说话》演讲一章,连看了两遍,对“紧张和失误”这个问题有所体悟:

公开讲话,紧张程度依听众、场合的层级而不同。紧张感都会有,一旦过度就会不自然、出差错,搞得难堪。我们可以暗示的,就是别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尤其是别把自己的失误看得太重要。

我曾有过两次记忆深刻的“卡壳”失误:

一次是培训班上10分钟的演讲,准备了很久,可以说不到1000字的稿子“背”了很久,台下一遍遍地录音,听自己的语调,不允许自己出差错。结果,演讲那天,讲到中间突然断片了,虽然后面回忆起来了,但不完美的结局令我很失落。

另外一次是半小时的赛讲,在讲完导入部分后,大脑就瞬间空白了,台下坐的同事们,他们的脸在我眼前一个一个放大,我变得愈发紧张了,脑子里只有放大的两个字“完了”!空气在我的停顿中凝固了,整整持续了15秒……后来我面露尴尬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卡壳了”,说完这一句,我肩膀一松,顿觉无所谓了,接着就回忆起后面的内容,带着遗憾硬撑完这次赛讲。

这两次卡壳事件让我不舒服了很久,我意识到:

讲话这件事,太追求完美,就注定不完美。

努力练习完美的版本没有意义,真正要练习的,是如何与失误这件事情共处。

要给自己留有失误的余地。要特别训练的,是出错时该怎么做。

比如书中讲到私下练习时“万一忘词了、说错了、傻住了,没有关系,不要重来,不要暂停,当场想办法圆过去,就算断断续续,也要把它继续讲完”。

对比跨年时罗振宇的演讲和后来微信公开课张小龙的演讲:一个是专业的讲话人,一个是业余的演讲者;一个经过团队掐着时间细致严谨的演练,一个给自己留有余地,说若是讲嗨了,就可能从2小时讲到4小时。两种不同风格的演讲,都很成功,都有许多我们值得学的地方。

不过,就今天这个话题来讲,我更偏爱后者:不那么苛求完美,允许自己紧张,与失误坦然共处。

结果,所有人都感受到他话语的朴实和真诚,情感和力量。

负面练习,正面思考,灌注内容含金量,输送价值与温度,是我们应该共勉的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