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出声音
2019-07-24 本文已影响57人
寻虎
二次阅读时,从意象的角度品味一下,感受作家的意象流动,对自己的写作会有很大帮助。可以读出声音,小声即可,经常这样练习。
这是我对学生的要求。
以前我很看不上有的人读书读出声音,默读多好啊,又快又高级,读出声音是小孩子的搞法。可是后来我改变了看法。
阅读完一篇名作名著后,隔几天,对自己觉得好的段落或者章节(不需要重新通读)进行品味,也就是品味意象和意象的语言。这时候,小声读出声音很重要。
我们也知道语言分语音和语义。语音是语言的情感层,是能指,能指一般理解为概念,其实不然,能指还指向语言不能抵达的前语言。什么意思呢?诗歌的音韵节奏旋律和声,这些都是形成诗性的地方,是通过声音形成的。
意思,这个词,非常好。语言,这个词,也非常好。恰好和外语对应。这两词,本来不是古汉语,是现代汉语。也就是说,意是意,思是思,语是语,言是言。
意,心之音,心的声音,言为心声。
思,心和脑的连接。古汉语的思,如下图。
语,我的话。
言,将要说出的话。古文字中,言,口字里面有一横,即将脱口而出的话。
这是这几个字的本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8749/c0a60109a796a3d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8749/0ab31c6dc1159926.jpg)
说这么多,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的是,在语言没出来之前,是有前语言的,也就是思和意,思是一种前理解,有概念将要出来;意,是有情要出来,是前情感。
有点绕,我简单说,语言跟着思维同步出现,但是没出现语言之前,是有前情感和前理解的,统称前直觉,也是前语言。
这种前语言是真,是思维与存在,是本真,是真我。
这样是否理解语言不是人说出来的,而是语言在说人?换言之,人说话,是因为精神要人说话,不是想说就说,精神要你说的话,才是真言。
全文看三遍,如果不懂的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98749/dc158825eccf10b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