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成天“搞事”的一群人!
说起“搞事”,通常不是什么好事,更别说成天搞事了!
不过,我说的“搞事”,可不是惹事,而是有那么一群人,每天热心帮助残疾人,像什么清洁、理发、聊天谈心、帮助排解压力、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组织合适多样的活动等等,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帮助更好地融入社会。
这么一群成天“搞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社工”。
就在昨天,在黄冈市残联领导陪同下,我有幸参观了当地的“阳光家园”助残惠民项目。在当地一个廉租房社区里,我们经由无障碍电梯来到了由市残联提供的一处有几层空间的楼房里。映入眼帘的是果绿色或淡黄色的墙面,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图书室、手工制作室、康复室、爱心室(由爱心人士无偿提供给残疾人的衣物、粮油食品、小家电等)、活动室(如轮椅舞蹈)、排泄室(由心理咨询师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心理疏导)等,加上笑容可掬的机构服务人员,真正的“阳光家园”!
听完机构的介绍,我们又随机入户访问。一路上,不断有路边的行人与机构和残联的同志打招呼,显然大家都很熟。
首先来到一处位于五楼的残疾人家庭,两位老人和他们有三级精神残疾的四十多岁的儿子生活在一起。在药物控制下,病人并无明显异常,可以和我们较为正常地沟通。病人母亲见到老人,心情大好,并不断地表示对政府和机构人员的感谢。在我们离开时,仍然依依不舍。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同小区另一栋楼的二层,这是一个夫妻两人皆有肢体残疾的家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敲门时,机构人员不断提醒对方慢点走、不要着急。为我们开门的是女主人,虽下肢扭曲、行动不便,但这并不影响她溢满脸上的灿烂笑容。我们坐下后,又见到了刚从床上起来的男主人。原来是经残联和机构的协助,男主人在一家单位做门卫,常年上夜班。夫妻二人见到来人,并无不适,和大家聊了起来,并接受了我们的问卷调查。从聊天中,还获知女主人在机构的帮助下,正在某平台上开微商,买水果呢!
告别二人,我们又驱车前往其他社区,又陆续走访了三户家庭,再次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本次实勘,受访户是我们根据名单随机选择,再由机构与对方沟通确认后决定的。看到大家发自内心的笑容、充满感激的表情、依依不舍的场景,无不让人动容。
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如此众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同胞。各级残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托有资质的机构,并发动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正在为残疾人群体排忧解难,让这一群体也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欣喜地看到,帮助残疾人,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在走出孤独,融入社会!
离开最后一个受访家庭,已是夕阳西下。初春时节,那一抹橘红,竟是如此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