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会
2024中考备考会(5.18)
一、观摩应用文专题复习课(谢老师,九1班)
活动一:观察图片,总结考点。
1.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活动二:中考真题关关过
1.独立自主完成。
2.指名回答。
活动三:我来当策划
1.自主完成,可讨论。
2.指名回答。
课堂小结:
二、专家点评课例(谢主任)
1.自主练习--自主探究--循环警示三个环节。
2.四个纬度:学生的学-老师的教-课堂资源建构-课程规划,核心是学生的学。
3.目标定位:①
②建议把目标2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改成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语理的要求。
4.征文的截止时间,也要做要求。
(任务指向性不够明确,写一份邀请函,写一份通知等)
5.应用文考的方向重在内容和语理上。命题要符合情境。(倡议书、)分层,第一层重点解决什么两三种(近两年考过的不考),然后延伸其他;第二层不适合考的(演讲稿、倡议书不考)。
6.学生的学做得不错,教师的教:①教师对话要面向全体,不能只针对提问的那个学生。②提问要预设,从学生回答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两位学生回答后,让另外一个人归纳。③细节决定成败,说后要落实写,答题规范性。专家点评:(任务指向不够明确,写一份邀请函,写一份通知等)
7.课堂资源的建构上,从低到难,由浅到深。行文语言表述不够严谨。课程引入还要考量问题的宽度、深度、层次感(海南的考核、外省的考核)。课堂的文化是长期形成的,把课堂当成一个学习的场所,是实现滋养、成长自我的过程。
中考必须要有革命文化。
主题迁移、情境载体、内容架构
三、中考语文思路导向与备考建议(谢主任)
(一)命题建构与内容
高考评价体系解读: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四层:必备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文学审美知识、中外文化常识)、关键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初中必备的有哪些)
讲试卷前必须做试卷分析,几次模考的错题可以把它重新组合起来再考一次。
四翼:基础性、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
评价一节课从这几个方面:语言积累,读书写字,表达交流,归纳梳理。
注意标点符号(23年高考考过)
文本图表信息筛选题,建议提供几个案例,练习一下。
名著阅读,以前大多考查的识记部分。
(二)复习课问题矫正
只有改变一点点,才有一点点改变。
(三)备考对策建议:
1.厘清中考命题的思路框架和内容指向,细化“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能力点和知识点,提高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2.回归文本,用好教材,可基于近三年中考考查的题点,关注课前“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相关学习任务;关注“写作专题”中的“写作实践”要求完成的写作任务;关注“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3.基于校情学情合理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施教。如“背诵篇目”可分为三层:一是教材中收录的诗词,二是教材中的收录的文言文,三是课外的诗文篇目。“文言文阅读”关键在于基础的积累,让学生读懂文本是关键,对待每次训练和模拟考的文言文选文,先通读、疏通词句文意,增加积累,然后再展开试题解析和适应性训练。
4.基于中考能力点和得分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明确具体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写作的文体规范意识;文章字数,语言表达中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写作训练不在于量,而在于明理。可围绕热点主题,重点选择3-5篇,引导学生按文体规范、结构布局和行文要求做反复性的修改完善,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要义。
5.矫正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基础和能力,依据不同等级学生的需求,指出持续学习的路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自我的知识和经验,在深度体验中获得认知,始终是备考的主旋律。建议备考复习课的设计,遵循“基础诊断-任务设计-分层施教-效果评估-循环矫正”思路和流程。
6.不可或缺的心理干预。教师的备考复习转态应该是情绪饱满,热情洋溢,要不厌其烦的激励学生,给学生减压排郁,让学生心有所系,乐观兴奋。从而主动学习,自主建构。
很多图片不方便公开,所以读起来有点奇怪。不过,收获还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