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妙善公主的故事读书

妙善公主(29)| 止贡消疫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3人  清净无为live

第二十九回 止贡消疫

      马郎听了和尚的话,果真带着铲子来到妻子埋葬的地方,扒开坟头一看,大为惊喜!哪里还有什么尸身,却留着一付黄金锁子骨。

        和尚说:“怎么样?你现在知道观世音菩萨的法力了吧?菩萨因为这里的百姓,不知礼义,愚蒙可怜,所以特地化身美女,前来点化众人。也是你缘法所至,传授给你大藏《法华经》,你就该本着菩萨的宗旨,抱着宣扬佛法,劝导世人的心志,将来功德圆满,好成正果呀!

        马郎连连答应,说话之间,和尚已经不见了。从此,马郎把自己的三间草屋,改作茅庵,塑起观世音菩萨的法像供奉,但所塑的还是卖鱼美女的形状,一手提着鱼篮,所以世人皆称为鱼篮观音。又因为名义上曾嫁给了马郎,所以又称为马郎妇观音,其实都是观自在菩萨的化身罢了。

        菩萨在点化了马郎之后,一路沿着海行走。有一天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股怨气冲天,聚结不散,菩萨就动了慈悲心肠,化身为一个行脚的僧人到民间去寻访究竟。

      原来此地名叫宁波,是东南海口的通航重地。这里出产丰富,尤其是海洋珍味居多。百姓富足,家家安居乐业,又正逢开明盛世,本来没有什么疾苦的,可是最近几年来,为了一件贡品,闹得城中鸡犬不宁,民怨沸腾起来。

        原来这时候已经是唐朝了,唐文宗在位称帝他生平最爱吃海鲜,最爱吃蛤蜊。对它爱如生命,几乎一天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蛤蜊吃就不能吃饭。

        蛤蜊这东西,虽然各处海口都有出产,但要算宁波出产的最为名贵,肥嫩鲜美,其它地方的不能和他相比。既然是皇帝喜欢,自然要责令宁波献贡了。

        蛤蜊是宁波的土产,宁波的渔民又多,进贡些,本来也算不了什么!可是为什么闹得民怨沸腾呢?这是因为官府差役等人狐假虎威,借了纳贡这道圣旨,大大地盘剥起百姓来。渔民为了进呈贡品,自然不敢马虎,总是先选择一遍,然后才呈缴给收贡的差役。差役就摆出上命差遣的名目,左不是,右也不是地一味挑剔,不是嫌你选择的蛤蜊个头不一样大,就是说货色不好,总不肯爽快的过秤录收。要是你事先送几贯钱给这衙役,就是货色真的不佳,他们也一样地收下;你要是不花钱的话,他们就给你耽搁着,三天五日不给你过秤,纵然磕破了头去求他,也是不理不踩。蛤蜊是最容易死的,几天一搁下来,又得重新捕捉,结果还是要用钱买通差役才能过关,要是因此误了限期,就被捉到官府,办一个大大的罪名,包你吃不了兜着走。并且其他的贡品每年只献一回或二回,次数是定的。只有蛤蜊却是一年到头不断地要上贡,所以宁波一班渔民也是一年到头地在献贡的苦楚中度日。上贡些蛤蜊本来没有什么,但是每次都要贴上几贯差役钱,这就太吃不消了。所以几年之内,把那班渔民,富的弄穷了,穷的弄得要卖儿卖女家破人亡。因为一个人的口腹之好,不知道要破了多少人家的幸福生活,说来真是可怜呀!

        那么这班渔户未免也太笨了,难道就不能更改谋生的行当避免苛政么?没那么容易。官府事先就有准备,先将渔民的身份记录在案,凡是登记在案的人,就逃不脱差事,并且不准中途改行,除非本人死亡,决不能逃免。所以有很多人因为想留些产业给后代,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去自杀。你想,在这种情形之下,那些百姓能不怨气冲天吗?

        观世音菩萨来到宁波,问明了情形,不住地摇头叹息,暗想:“这一班可怜的百姓,也是前生造的孽,才有这样的报应,如今我不救他们,他们哪有脱离苦难的一天呀?”

        菩萨便走到海滩上,见正好潮头上来,许多蚌蛤都在张壳迎潮,那些渔民却在冒死地捕捉,到处听到一片长吁短叹的声音。观世音菩萨暗中运用她的法力,把自己的庄严宝相,深深地印入蛤蜊中去。而那些渔民,始终没有发觉,只是捕捉够了数,顾着前去缴纳完事,好像还债一样。

        渔民正在为无法摆脱苛政,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痛苦煎熬的时候。忽然上面下旨停止献贡蛤蜊,并且禁止捕捉,诏各县设立观世音菩萨的庙宇,供养大士。

        宁波的渔民,听了这个消息,不由得喜出望外,欢呼雀跃起来。但怎么突然有这样一道圣旨下来,大家还是猜测不透。后来几经打听,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原来多亏观世音菩萨暗中救助,因此受恩惠的人自然免不了皈依莲台了。

      原来那一批蛤蜊进贡入宫之后,御厨见十分新鲜,就从里边挑选了几个肥大的,准备做羹奉膳不料第一个一剖,就觉得坚如金石,再也剖不开,御厨觉得十分奇怪。于是用力一劈,只见金光闪处,“砉”的一声,那蛤蜊裂开了,中间不是蛤肉,却是端端整整的一个观世音菩萨的法像,质地晶莹通透,似玉非玉,似珠非珠,只觉得光华夺目。

        御厨见了十分惊讶,也不敢隐瞒,便拿去奏明圣上。文宗也十分惊愕,便命用金饰檀盒贮藏起来,一面下旨免贡蛤蜊了。

        后来文宗召见恒正禅师,问起这件事,禅师说:“凡事没有毫无来由的,这是菩萨想点化陛下的良苦用心,是在劝请陛下能节俭爱民。佛经上说:“应以菩萨身得度的,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

        文宗说:“菩萨身是看见了,只是没有听到菩萨说法。”

        禅师说:“我只问陛下信还是不信?”

        文宗说:“事实摆在这里,怎么敢不信呢?”

        禅师说:“既然如此,陛下已经不用听菩萨说法了。”

        文宗因此醒悟,以后不再吃蛤蜊,并命令全天下的寺庙,都要另外开辟一殿,供养观世音菩萨。

      因为这一次的观世音菩萨法相出现在蛤蜊中,所以世人都称她为蛤蜊观音。这并不是做书的胡说,这件事在《佛祖统纪普陀山志》等书中都有同样的记载!

        观世音菩萨自从在海边把法相印在蛤蜊内,解救了渔民献贡的痛苦后,便一路去往山东登州府,那里正值盛夏时节,瘟疫盛行,死伤不断,实在是万分凄惨。一班庸医,又没有奇方妙药可以救灾去病。菩萨知道这种病是因为正气亏耗,被外邪侵袭所致,只有霍香可以治疗。便进山采药,变为一个卖药的老头,肩背药囊,在集市上卖药。

        那边的百姓,一开始见了这个外来的人,没有一个敢尝试吃他的药,后来有一班贫苦无钱的人听说他肯施诊给药,渐渐有人来求治了。果然是药到病除,大家这才注意到他,纷纷前来求治。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生灵。直到疫气全消,菩萨才显化宝相给智林寺优昙禅师,传授他霍香治疫的灵方。后来优昙禅师向大家宣传了之后,大家才知道是菩萨慈悲。于是一班受恩惠的人,各自捐钱建起了观音庵,塑起了观世音菩萨的法像,虔诚的供养起来。但是所塑的法像,面目打扮,虽然和别的地方的相同,但是手中不是捧着净瓶杨柳,却是拈着一棵药草,这也是当地人民不忘报恩的意思,既然受了药草的恩惠,就请菩萨拈着药草做个纪念吧,这就是世人称道的施药观音。

        后世病人在危急没有办法的时候,往往到观音堂去求签问药,实在也是渊源于此呀!

妙善公主(29)| 止贡消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