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些学习误区害了你 ——你身边有多少人在“假装”努力?
在微信没有禁止“打卡”行为前,我们经常会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各种APP的打卡:读英语打卡、运动打卡、减肥打卡
我们在公司打卡,是为了让公司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候到公司的,同理,我们在朋友圈打卡,是为了让好友知道自己最近在为了什么而“奋斗”。 可是,一年结束,自己励志要实现的目标又实现了多少呢?
有多少人在“假装”努力?又有多少人还不知道自己在“假装/无效”努力呢? 别让这些学习误区害了你!
学习误区1:
总是在不停“输入”却很少“输出”
上高中的时候一个班总有几个努力学习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他们是“笨”吗?普通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他们或许只是因为对“学习”和“努力”有误解。
学习是一个知识输入-知识加工-知识运用/输出的过程。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觉得自己知道很多”并没有什么用,把自己知道的运用出来才是硬道理。 那些“假装努力”的同学,在书上用各色彩笔工工整整地画了密密麻麻的线,恨不得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可是这样真的有用吗?他们或许连学习过程的第一步——“知识输入”都没有完成,更不用说思考、沉淀和输出了。
学习误区2:
模仿他人的学习经验/目标,却忘记联系自己的实际需求
你们身边是不是有些人,看到有人在学python就收藏一些python资源第二天开始发奋图强,看到有人在学法语就突发奇想想去学一门二外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现在生活最大的困恼就是信息太多了。我们被不怎么过滤的信息时时刻刻包围着、诱惑着、打扰着。相信大家都有过正在工作,在突然蹦出一条push信息后随手拿起手机刷消息,然后回过神来再花比原计划更多的时间完成工作的经历。这些信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别人的生活,也让我们更难专注自己的领域。
不是别人学什么我们就要学什么。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时间成本的,我们一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科学规划自己的时间,学对自己最有用的东西。
学习误区3:
用太多“琐碎”时间进行了太多“轻松”的学习
现在的信息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我们学习的平台也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便捷”。网络录播课的学习方式被很多年轻人接受。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还是有的”。现在大家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了,利用好细碎时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似乎因为大家的时间是碎片化的,什么都要变成碎片化的——原来50分钟的课程课程了10分钟;原来看的几千字的文章变成了几百字。 有太多的人,利用自己“宝贵”的碎片化时间“轻轻松松”地当作自己在努力学习——想学英语的,注册一个慕课通勤时间听一下,听听老师的段子时间也就过去了;想学理财的,关注一个博主听一下,既不打开大盘也不进行复盘,听听主播的观点和叽里呱啦几个似懂非懂(但也没打算真正弄懂的指标)就以为自己是投资小能手了。
下课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今天所学的概念与定义,以此来回顾知识;看完一本书后,试着把书合上,自己来复述一遍书的内容;在接触新知识时,试着把他们和已知联系起来,多多进行知识的“内化”。这些办法,或许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
你不知道你学过的知识会在什么时候被派上用场,尤其这种要命的时刻,根本没有去查谷歌的时间。所以在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让它最后能够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这种学习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