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散文砍柴书院征文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1082人  齐风河韵

近几天,陆陆续续从同学群里得知,母校济宁师专的老校园要拆掉建中学。内心情感可谓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来的眷恋与不舍。从简书上看到校友卜宪玲老师的回忆文章,更是开启我们的集体回忆,击中了一个个师专人的泪点。深存内心深处的青春记忆,如闸水般涌流在心头。

师专老校门
那个傍晚,与你初见

1991年的9月12日,我和国芳同学历经一天的汽车火车的交互颠簸,终于在晚饭时候,来到了位于红星中路一号的师专校园。这个时候早已过了报道时间,一天的劳顿,使我们没有心情去关注学校校园。当狼狈不堪的我们,背着大包小包出现在文科楼前时,很多晚饭后散步的同学,纷纷过来帮助我们。系里祖雷老师快速地帮我们办理了入学手续、安排好了宿舍。莫名这一切,让我们疲劳而又烦躁的内心,瞬间充满了暖意。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卫生扫除,发放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开学典礼等活动。当一切安顿下来之后,我们的生活慢慢地进入常态。

作为未来初中教师的培养基地,师专周一到周六的课程都是满满的。晚上在教室自修,并且考勤,管理非常严格。每学期的考试非常严格,不及格要补考,作弊要惩罚。可以说,除了没有升学任务外,这里的学习生活与高中阶段的没有多大差别。

那片校园,与青春为伴
图书综合楼(夏天) 图书综合楼西门

当一切步入正轨,我们也慢慢熟悉了这片校园。

走进古朴简洁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二层高的图书综合楼。大楼刚落成不久,非常气派,应该是济宁市区的最高层,无论高度还是建筑设计,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高大上”的“上层建筑”。大楼正门中间一至三层是图书馆、阅览室,东西两厢分别文理联合教室,我们政治系两个班就在大楼的304和302教室上课。记得我们联合教室的北边,是一排挺拔的白杨树。每年开春,从教室向窗外望去,眼看着白杨树的枝条一天天由灰色变成鹅黄,再由鹅黄变成浅绿、深绿。听着碧玉般的树叶随风“沙沙”的响声,心情便随着季节明朗起来。课间,同学们喜欢站在窗前,漫不经心的聊着天看着窗外。有时,楼下会飘过穿着艳丽的女同学们的倩影,一个个如燕子一般轻盈,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真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图书综合楼(冬)

进入校门,沿路向西,从南到北是两栋大楼,最前边是学校的行政楼,是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办公地点。记得刚入学后,因为办理相关手续去过一次,感觉相当神秘。自此之后,再无涉足。

行政楼

行政楼后边就是文科楼,中间部分高三层,东西两厢是二层。外墙是红砖垒成,古朴而典雅。我们系就在这栋楼上,系里的办公室,还有我们的固定教室都在这儿。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准时到一楼东头的教室里自修。那间教室里的灯光,整整陪伴了我们两个春夏秋冬。我们从这里报道入学,在这里同学们相识相知,在这里进行自修前的普通话演讲训练,在这里把每天课堂上的内容复习消化,在这里写好了一封封家书向家人报告平安……

文科楼

文科楼的西边是理科楼,两楼仅一路之隔。虽然离得不远,但理科楼我只去过一次,是大一那年的中秋节,因为本地的同学大多回老家团圆了,我就随化学系的老乡去他们系的电视室去看中秋晚会。理科楼前边,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有蘑菇状的凉亭,周边种满月季和冬青,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有时晚饭后散步到那里,经常看到成双成对的男女在卿卿我我。于是,赶紧红着脸快步离开,生怕打扰了人家花前月下的美好时光!

理科楼前的小花园

理科楼的后边,是五层高的“丁”字形的男生宿舍楼,两楼中间是一大片空地。我们的宿舍大一时是240室,宿舍的是东西走向,西边窗外就是南边走向的浣笔泉路,每天来来往往上下班的自行车络绎不绝,是任城的一景。大二时宿舍调到224室,宿舍南边北走向,后边就是餐厅,餐厅里的猪肉粉条炖豆芽的香味至今也经常想起。餐厅二楼是赵秀冬老师题写匾额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在哪里看过校团委组织的文艺汇演,还有艺术系每年的毕业汇报演出,对我们来说绝对就是一场文艺“饕餮大餐”。

男生宿舍楼 师专最小面值的菜票

男生宿舍楼东边是女生宿舍楼。偶尔去女宿舍楼帮忙,走上楼梯,不时会有女生从身边走过,嘀嘀咕咕,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女生宿舍楼与文科楼南北相间,中间是一排篮球场地。有时在这儿打篮球,但更多的是看体育系球队的比赛,那叫一个精彩好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中老年球队,大部分是校外的,打起球来即搞笑又好看,每次都有好多人围观。

女生宿舍后边就是操场,我们每周的体育课和每学期一次的运动会都是在这里进行。校园虽然不大,却是我们的世界。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那群老师,与我们同行

作为未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课程内容必修主要是“三史两论”和“两论三史”,还有一系列相关的选修课程。老师们上课非常认真、敬业,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子。时至今日,老师们上课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张宝琪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入学伊始就在班会上提出“团结、互助、勤奋、进步”的班训,素以治班严谨著称。张老师教授“哲学概论”,也就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的课思路清晰,能够把复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用直观、简洁的思维导图加以呈现,从宏观上让我们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张老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对每个概念和原理、观点的讲解和分析,从微观上让我们对所学内容理解吃透。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是满满的知识体系,我们的笔记本上往往是厚厚几页纸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在张老师教授下,让我们学得非常有趣。

记在课本上的哲学笔记

系主任张荣仁老师教授《法学概论》,第一堂课上,他先给我们解释了“法”的本意。他说“法”的古字写作“灋”,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其中:“氵”的意思是说执法要平之如水;“廌”(zh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独角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屈的人;“去”就是廌断案后将理屈的人去除。有趣的故事、简短的课堂导入,即揭示了法学的本意,又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张主任都是结合生活中的法律实例进行案例教学,效果很好。记得学“行政诉讼法”时,他结合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让我们轻松地掌握了三大诉讼法的不同。

毕业实习期间,因为东营籍的同学全系一共13人,且我们要回原籍实习,所以单独编成一个试讲小组,由张荣仁主任亲自担任指导老师。试讲期间,张主任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课堂每个环节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再让个人精心准备,最后挨个试讲。期间对每个人的每节课都及时做出点评和反馈,发现问题,马上解决。试讲合格可以一遍通过,一遍不行的,再准备讲第二遍、第三遍,直至达标为止。记得当时

参加实习讲课比赛

系书记赵宝福老师给我们上《道德概论》时,讲到要遵从家庭美德、孝敬父母时,给我们讲“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典故。至今想来,仿佛就在昨天。如今赵书记已经驾鹤西去多年,我想天堂里有了他老人家,应该会更有道德,更加和谐。

毕业照

此外,韩洪尤老师的《形式逻辑》课,从语词、概念、判断再到推理,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大前提”、“小前提”和“三段论”,还有“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汪孔田老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让你不集中精力听讲你就跟不上他的思路记不下笔记。中共党史授课先是祖雷老师,认真负责细心;后是王世奎老师,上课准时,虽年事已高却声如洪钟,让你听得激情澎湃。还有渊博漂亮的女神《世界古代史的》王爱华老师,诙谐幽默的《世界现代史》张庆服老师,温文尔雅的《心理学》李传银老师,朴素朴实的《中西哲学述评》课于洪卫老师,认真踏实的《马列原著选读》宋凡金老师,字写得超级好看的书法课张弢老师,年轻漂亮到现在不知道姓名的美女普通话老师……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他们上课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每天除了文化课,还有“两操一课”,即早操、上午的课间操和体育课。“两操”主要是做广播体操,若是冬季早操是跑步。从师专出发,沿红星中路向西一直到市委市府门口,然后再原路返回,跑完后还有点名考勤,非常严格。体育课老师是年轻帅气的谭晓茅老师,看着非常时髦,但是上课却非常认真细心。记得教授双杠运动时,先在地面垫子上把前滚翻后滚翻的动作要领讲明、学会,让后再上双杠做,直到练会为止。

毕业已经26年了,我们已不再年轻。老师们的形象,在我们的记忆中却越来越深刻。他们对待工作、学生的认真严谨态度和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深远持久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现在的课堂上,或多或少都有当年老师们的影子。

突然想起了一首老歌,歌颂老师的,歌名叫《献给老师的歌》,歌词如下:

校园里的花,春风里的柳,老师和我手拉手。告别母校向明天,生活的大道任我走。
校园里的花,春风里的柳,老师和我手拉手。天下万般情和爱,老师的情意最深厚。
老师的手啊知识的手,笔耕墨耘写春秋。老师的手啊温暖的手,送我天涯海角走。
创业的年华回眸望,老师的面影心上留。老师的面影心上留。

那种作风,伴我们终生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的力量之源。思政教师必须具有关注现实的敏锐嗅觉,用理论分析、认识现实的能力。

为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系里从领导到老师,都非常注重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91年初冬,系里组织我们参观考察“山东推土机总厂”,通过考察我们了解了大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也了解了他们面临的发展困境。看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前期,国企为走出困境国对内如何改革,对外如何开放。

1992年初春,我们考察了位于济宁郊区柳行乡,重点了解了该乡政府如何依托当地的龙头乡镇企业——“菱花味精厂”脱贫奔小康的情况。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农民的生活情况,对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有了准确的认知,对中国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有了具体的了解,真正对小康社会发展道路的不平衡性有了真实的感知。

1992年5月24到25日,我们全系一同齐登“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亲身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体会“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好客山东气派,感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古人情怀。在登山过程中,见证了挑山工的坚韧和生活的不易,我们也学会了互帮互助,加深了同学间的情义。

1993年4月9日,我们有赶赴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感受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赢得解放战争胜利,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安宁的生活。

两年之中,学校、老师带领和鼓励我们走向社会,走进现实,亲自去调查研究感悟体会,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慢慢内化成我们的素养,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我们受益匪浅。

那种力量,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政治系东营籍同学

常言道:物以载文,文以载道。想着师专的一楼一宇、一桌一椅和一草一木,念起老师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记起同学们在一起的一幕一幕,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样,一点也不像是在26年前。

我想,师专两年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回忆,还有精神财富、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应该是踏实认真,追求卓越,用心对待工作,用心对待学生。这种精神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在我们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慢慢地生根、发芽,逐步长成参天大树,然后开花、结果。她充盈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激发着我们的内在动力,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向上向善、拼搏进取。

正如诗人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常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是的,我们为什么对这片校园如此挚爱,因为这里曾留下我们的青春足迹,这里给予我们人生的不竭精神动力!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师专,是什么让我们对你如此割舍不下?

(作者系东营广饶人,毕业于政治系91级1班,现就职于广饶县第一中学。)

(说明:有些照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知会。感谢校友卜宪玲老师发的行政楼和文科楼照片,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