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力”才是对一个孩子最大的赞扬。
记得曾在春节期间走亲戚,亲戚家有一个读小学的孩子,男孩,这孩子内向、羞涩,说起话来,声音斯文。我曾经想与他聊天,当我开启一个话题时,我们的对话,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回合就结束了——典型的你问一句,我答一句的形式。而且每次家里有客人坐在客厅时,他都会单独跑到房间里,另外开起台电视,在房里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我曾担心他这样下去会不会有些不善交际?仔细一回想,好像这男孩从小就是这样,也得到了家人的默许。尽管我每年春节都去他家做客,也曾试图与他打开话匣子,但我从来都不了解他,除了仅有的“内向”与“羞涩”的标签。
然而在某一年的春节聚会中,这个标签似乎被打破了……
他依旧在他的小房间里,安静的看着他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因为他将声音开得比较大,房里传出的声音使我识别出他大概听得是演唱会之类的节目;房间外客厅的电视机对面正坐着一群无聊的大人们。就在此时,他突然冲到客厅,脸上洋溢着无比灿烂的笑容,大方的对着在座的客人们手舞足蹈起来,只听他嘴里哼唱着流行歌曲、手上模仿着电吉他乐手拨弦的造型,虽然只听到了模糊的哼哼声、以及不那么像而显得有些滑稽的拨弦动作,却引得在座客人(多为外婆辈的)无不一边拍手叫好,一边夸奖他:“扭的好哟、真会跳哟……”边说边和邻座的人相视而笑,此时的气氛无比和谐,男孩也在他粉丝的仰慕中,更加卖力的表演……所有人仿佛都在一个频率——一个叫做欢乐的频率,大家的笑声在此刻像极了一部多声部合唱,交织在一起,否则怎么会那么和谐动听呢?
突然随着一声呵斥:“XXX!给我停下来!”同时一根像利剑一般射向孩子方向的手指、所有人的笑声,戛然而止。孩子的爸爸继续教训到:“一天不学些好的,净学些歪七八糟的,像什么样子……”孩子刺溜一下转身躲回那个小房间,当他转身的那一刹那,我分明看见他的侧脸,涨得通红……
随着他爸爸的严肃呵斥,我也受到了惊吓,可我好像瞬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会对孩子这个举动上纲上线。从表面上看,大家会以为这位父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体态要端正,要像一个男人般要求自己。在这位父亲类似于暴怒的举止中我察觉到的是,孩子模仿弹吉他的那只手的位置刚好在生殖器附近,再配合他的扭捏的动作和抖动的手指……他父亲极有可能是误会了。
在那次聚会中,我肯定,那是我第一次看见他露出牙齿开怀大笑,脸上满是一副小学三、四年级的男生应有的活力与放肆。但也就仅此一次,之后时隔多年,他已然长成了一个1米8的个子,比他爸爸还高的大小伙子,不少人常说他真像爸爸,同样的瘦高个、一副眼镜,我也认为他像极了他的父亲,虽然他一直都沉默寡言,可气质已然从内向害羞,变成了老陈严肃,他从小就被安排进各种学习班,然后在一所国家级重点中学念书,学习小提琴多年的他也从不在人面前主动演奏。回想起那年他模仿演唱会明星的画面,有时我也不禁想,如果他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哪种乐器,他这会儿会不会抱着吉他,在我们面前自弹自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多少的孩子都被教育过行为举止要“得体端庄”、不要”扭捏造作”,而这样的教育通常都发生在上述类似的例子中,即,当孩子释放性和攻击性的时刻,父母总会像看见什么灾难般的严厉呵斥禁止。曾经看见父母向育儿博主请教:为什么我看见孩子释放活力的样子,我总忍不住想发火?
这个问题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解释:为什么中国父母都想培养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
因为通常一个顺从听话的孩子,都是被“阉割”的孩子,孩子在俄狄浦斯期时释放出的天然的性和攻击性,其实很多父母都能很敏感的觉察出这股力量。其中有些父母心灵容器的容纳度比较高,他们会把这股仿佛受到威胁的死能量放到现实的更大空间中去理解,那么他们就明白了,孩子这股能量虽然有劲、虽然有时像极了一只小恶魔,但他只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这股能量并不能造成实际的伤害与威胁。而还有一部分家长则无法转化这股能量,孩子在他们面前释放的这股能量,通常会被他们感知为一种竞争与威胁。在这种力量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这样的父母的内心通常也住着一只被阉割的孩子,这个孩子不允许放肆,只能顺从与听话,带着一副柔和的表情和愚忠的脸。然而有一天,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可以肆无忌惮的表达出那份自己已经失去的活力,这无疑就是在挑战自己!内心被阉割掉的那份伤痛,突然被刺痛接着转化为嫉妒。
“你死我活”的这种感觉,为什么会经常在中国家庭中出现?其实这是能量的拉扯,能量的此消彼长,一个家只能有一个人当家作主,只有这个人才能是权威,中国的家庭文化普遍都很注重权威和孝顺;可同时这个权威又很脆弱和自恋,需要别人完全的顺从他,以保护他的自恋和安全感。
想要走出这个“阉割”与“被阉割”的轮回,我们就需要保护好我们孩子身上的活力,这是父母能送给孩子的珍贵礼物;曾经欣赏过一段现代芭蕾,让我印象极深刻的是在集体舞的部分,与我们的集体舞相比,绝对没有我们的整齐划一、在他们的艺术中很少让你你因为整齐划一的排场而产生的震撼肃穆的感觉的机会;很多时候,如果只说整齐度,他们是达不到的,但我们仍然会觉得他们的艺术很鲜活,多了一些流动性,是创意的流动、活力的流动……
看见并接纳孩子的性和攻击性同时也是父母送给自己一份礼物,从“看见”开始,不断感知,修炼自己的容器,你也许会明白你与孩子(与父母)的爱,在顺从与不顺从之外,还有另外一片天地来安放。
姗然@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