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系统式咨询③

2023-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闲云l闲语

案例中,父亲指责儿子发型、穿着太幼稚、不成熟,儿子总是在父亲的指责中沉默着,但就是不去换父亲能接受的发型和穿着。

家庭成员中的父子两个人如果处于“一方指责,一方被指责”的线形因果(A做了什么所以决定了B)模式,也就是说一方是主控的、有力量的,另一方是被动的,这时咨询师需要努力去引导来访,让来访从线形因果进入到循环因果的模式。

这个推进过程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看:一是增加不同视角,以看到差异,比如让父亲从儿子的视角去看;二是行为序列(A做了什么,B怎么反应,A又做了什么……成为循环因果中一个序列);三是关系互动,在行为序列之后,强调两个人的互动。

两个人的关系中,有很明显的一方主动一方被动的情况,这种关系被称为互补性的关系,而双方都很激烈的争吵,则被称为对称性的关系。咨询师在面对对称性的关系时,会把两个来访放在同一高度看待,而在面对互补性的关系时,则会把两个来访看成一高一低的位置,因此很容易陷入不中立的陷阱,要么站在高的一方的角度去思考,要么站在低的一方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在面对父子“一方指责,一方被指责”的互补性关系时,咨询师很容易落入陷阱,要么就是站在强势的父亲一边,认为儿子不懂事、长不大,想要帮助父亲去改变儿子;要么就是站在儿子这边,认为儿子已经很可怜了,父亲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当两位来访双方呈现这种不同的状态,呈现这种不对等、不匹配的情形时,咨询师很容易就会选边站。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咨询师需要的是去打开多方的视角,从双方的视角去看到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序列。

例如在父子“一方指责,一方被指责”的互补性关系当中,儿子实际上也并不是真的完全被动的,他虽然在言语上不反驳父亲,但也在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在表达自己的反抗,父亲不喜欢他的发型和衣着,他就是不改变。

而父亲之所以对儿子不断的指责,他的不满背后实际的原因,或许只是他还没有习惯儿子已经长大,所以特别关注儿子一些比较幼稚的行为,用发怒的方式去强调这方面的问题,来给自己面对分离、面对孩子个体化的情感上的支持。

也就是说父子两人其实都是有自主权、选择权的。但在父亲的眼中,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遇到了长不大的孩子;而儿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遇到了挑剔的父亲。双方都会认为现在出现的问题跟自己没有关系。

在这个位置,如果咨询师对来访提出一些问题来突显两个人的责任时,很容易会被来访解读为指责,两个人都可能会敏感认为咨询师是想要自己为出现的问题承担一些负面的看法。

这个时候,就需要咨询师用资源取向的角度,把他们的选择和行为,放在一个积极良好的意图下,给出多种假设,看怎么样的假设来访愿意接受,或者说对来访有用。

系统式咨询有三个基本的原则:中立、假设、循环。假设的意思就是把对方的行为和行为序列,放在各种可能的框架架构中去理解。

比如,咨询师假设:“儿子不希望你管那么多,那有没有可能其实儿子还挺享受被你管的?”这个假设父亲比较接受,但儿子却不太认同,那么就不用在这个假设上继续工作。

咨询师换了一个假设,对父亲说:“有没有可能他在做一个测试,他在用不成熟的行为在测试他长大后,你能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你自己的生活上?”这个假设儿子欣然接受,但父亲似乎不太认同。

而第三个假设咨询师对儿子说:“你觉得爸爸是希望你长大,还是希望你保持小孩子的样子?”儿子觉得爸爸是可能希望自己长得慢一点,或许父亲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儿子已经长大的事实,所以,儿子不成熟的行为,其实是对父亲主动的配合和孝顺。

这些假设是否是对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假设给予了这个家庭看他们之间互动的视角,而只要他们打开的视角,把他们之间的互动看成了他们都在主动参与、主动配合的互动,那么之前那“一方指责,一方被指责”模式就发生了扰动,继而让他们之间有了新的可能性,让他们的关系发生好的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