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不关心阅读量,不关心变现,扎扎实实打好文字基础关!
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好好沉淀。不关心阅读量,不关心变现,扎扎实实打好文字基础关。
每日更文包括三个部分:素材积累+故事梗概+每日反思/所想
素材积累包括理论知识和优美语句。在微信、微博阅读过程中,及时搜集自己不知晓的心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等各种常用性理论。
优美语句则是将每日阅读过程中所看到的有理的、有情的话语积攒下来。
故事梗概既可以锻炼对素材的积累,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对事物的概括归纳能力。
每天选择自己读到的一则故事或者看到的一则视频进行分享,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四部分每日反思/所想内容较为随意,可以是自己今天的生活所感,可以是读书过程中的所感所悟,也可以是由某一件时间展开的联想和反思。
总结一下,每天的更文既包括了素材的积累,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练习自己的写作。这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知识和优美语句的素材积累、看到的故事或视频的概括、总结和每日所见所思。
Day 53
理论知识:
羊群效应:当个体受到周围群体影响时,所产生的从众反应。
简单说,就是个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引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
优美语句:
爱情就是我愿意以一己之力呵护你内心的柔软,我愿意倾己所能减少你对生命的遗憾。你送给我的那些惊喜,璀璨了我的余生。
故事梗概:
在微博上看了一则动画,名字叫《weeds》,中文名为《杂草》。该动画是由近40名迪士尼艺术家共同制作而成。全程只有动画,没有文字和字幕。每个人身处境遇不同,对动画的解释则不尽相同。有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到了历经艰难困苦后、重获新生的自己;而有人站在父母与孩子的角度,看到了爱的伟大与无私。
动画中有几株蒲公英,他们生活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之中,没有水分,没有营养,他们几近死亡。
在他们的旁边,有一片肥沃的土地,那里生机勃勃,一片盎然生计。
几株蒲公英互相看了彼此几眼,想要摆脱现在窘迫的局面,跳到对面的草地之中。可是,在两个草地中间,有一段水泥地。如果想要到对面,自己就必须连根拔起,在无水、无土壤,万分艰难的处境之中一步步前行。
每一步对蒲公英来说都有可能是死亡。
几株蒲公英耐不住原有环境的恶劣,还未行走,已经死亡。
最终,只剩下一株,在向前一步是死亡,原地不动也是死亡的决定中,他将自己的根拔除土壤,向水泥地跑去。
离开了土壤,奔驰在水泥地上的每一步都痛不欲生。地面将蒲公英的根部灼伤。无数次的摔倒,起来。眼看着就要到达对面。这一株蒲公英终于耐不住倒下。
而在他倒下的最后一刹那,他将自己的种子撒向对面。蒲公英枯萎了,而他的种子却幸运的活了下来,在水的滋润下,在土壤的滋养下,享受着阳光、彩虹、空气所带来的生活的美好。
每日所思:
今日所思为在阅读《说来听听 儿童、阅读与讨论》一书时所产生的只言片语。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他在本书开始将向我们讲述了读书需要分享这件事的必要性。在阅读1-16页时,向我们介绍了孩子在分享书籍时所传达出来的三种心情:当孩子在阅读完一本书,与他人分享时,会分享他的热情:“这本书真是棒极了!”,也会分享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你能读懂这段话吗?”“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喜欢这本书的结局,你呢?”除此之外,孩子们还能分享书中语言文字之间的关联性。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每几个字组合在一起都会有不同的意思:“这些话语在那本书中是这个意思,那么在这本书中还是同一个意思吗?”在读书时,调取已有认知,并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在读书过程中的读书感悟:
试想这样的情节:你刚读完一本超级有趣的书,特别想和他人分享,然后你对身旁的人说:“这本书真是有趣极了!超级好看!”
想想身边的人会怎样回应?
若他也看到了这本书,认同你的意见,那么定会热情的回应你:“是吧,是吧!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书中的xxx真是帅极了!”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都是对书中精彩部分的回应而。
而如果你身边的人没有读过这本书,又会怎么回答呢:“哦,是吗?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哦,讲了一个......的故事。”
大概对话也就仅此而已,没有下文了吧。因为对方没有看到这本书,没有对情节的理解,更没有自己的感受。
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情景发生在父母和孩子阅读中会怎样?
孩子兴致勃勃地向你分享一本有趣的书,你除了礼貌性的问问书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那么对于一个急切想要分享读书感受的孩子来说,父母很明显并不是倾诉的对象。
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爱登钱伯斯曾经说过:“不同团体,对同一本书的认知有所不同,甚至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重新讨论一本书所出现得结论都不会完全相同。”
童书共读不仅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孩子对书本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俗话说:“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本书,可以让孩子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事物是不一样的,从而促进孩子思维向多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