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2019-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姬迎华

余华的《活着》是一本极为经典的著作,拿到它,薄薄的一小本,可就是如此简短的它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沉重的一笔。

相信每一个第一次读到余华书的人都会被他的文字所震撼,他可以毫无起伏的描写一些怪诞的情节,而蕴于其中的麻木,痛苦又令人不寒而粟。《活着》便将余华的这种写作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着》一书以一个讲述者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福贵的大半生,从清未到民国,从民国到如今,用一个个鲜明的生命的逝去来指出各个时期的现实问题。文章开头并未直指主题,但故事之中又使读者忘记了这只是叙述,甚至自己身临其境,直到结尾处又以寥寥几句点醒读者,仿佛大梦一场。

从长辈到晚辈,从父母到子女,福贵的亲人前后死亡,而他也完成了从地主到农民的转变,最令人唏嘘的是最后仅有一头牛陪伴在他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身边。在些人说,那是余华不满现实,为批判社会而产生的作品,但我的想法与此不同,我认为,作者余华想要表达的更多是还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本就说明了人生即使多灾多难,也应矢志不渝的活下去的道理。而今社会的一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次微不足的失败,一次过激的冲动,便带来了生命的流逝,酿成不可逆转的大错,余华的书教我们远离这一切,它说:即使一个人经历过悲伤、失去、折磨、绝望、痛苦,也不应有过放弃自己生命的念头。

记得一名身患绝症的男孩曾经写过一段文字,这里我想用他的话结尾,这也正是《活着》所要表达的:“纵然你是一代帝王,君临天下,到头来不过一方坟墓,即使你是绝代佳人,冠绝群芳,在最后也不一过一杯黄土。但仅仅因为如此,我们就要放弃生命的过程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