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

美的历程––读几米《故事的开始》有感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141人  2aeed3e39e03

《故事的开始》是几米的创作手记,其中涉及十多部经典作品从发想到完稿的全部历程。我从本书的阅读中,从故事背后的故事中,获得多重启发。关于事业,生命,孤独,爱……

一个雨天的午后,闲来无事,随手翻起室友床上的小人书,是几米的《地下铁》,一打开扉页就有喜欢的感觉,心无旁骛,一口气读完。这是我第一次读几米的作品,从此爱不释手。几米笔下的“小人”都是住在我们心里的寂寞的小孩。那是2002年,我读大一。我的几米情结由此开始。直至今日,当读完几米的创作手记,我才了解他作品以外的真实人生。在绘本界,几米是个“大器晚成”的作家,40岁才开始出书。但几米是个高产的创作者,从98年开始,不断有新作问世,他首开成人绘本风气之先,作品风靡海内外。几米说他会“很有纪律地工作”,坚持每天画画,按时保质保量交稿。这句朴实的话却触动了我,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真正“很有纪律地工作”呢?

更让我讶异的是,几米在37岁时得知自己罹患血癌,痛苦的治疗过程,曾经让他的人生一片灰暗。而当他最终战胜病魔之后,他的生命已有了不同寻常的分量。他再次拿起画笔,描绘成人世界的悲欢喜乐。几米的绘本是为成人而画的。以前看《微笑的鱼》,我能领悟到的,就是一个身处困境的人,最终通过将一条身处困境的鱼放归大海,让鱼获得自由,从而也让自己获得新生。现在,我才恍然明白,这不仅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再怎么挣扎,也游不出这透明的界线”,这是他在被迫面对死亡的时候,通过绘本传达出的恐惧和隔绝,是作者对生命有气无力的喟叹。鱼最终回归大海,也象征着他对战胜病魔的强烈渴望和乐观态度。正是这种对生命不同寻常的体悟,使得几米的作品有了更加悸动心灵的力量,能在更深的心灵层面,与读者共鸣。绘画和写字一样,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自我疗愈。很多艺术家都是把创作与人生合二为一,比如几米,比如村上春树。创作是他们自我疗愈的过程,而这些因痛苦而生的作品,也往往治愈了读者的心灵。

有人说,孤独,是70年代生人的一块生命胎记。我想说,孤独,又何尝不是80年代生人的生命胎记呢?几米笔下的“小人”,每一个都是孤独的。孤独,正是作者想要表现的体验。《月亮忘记了》,在最孤独的时候,月亮是我们最温暖的陪伴。自古人们就在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原来,月亮曾经拜访每个小孩,在很多年前,在很多年后。读了几米,我更加懂得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的表达:“孤独是人的宿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若是能领悟并正视这种根本性孤独,我们就能与这种孤独的体验和谐相处。孤独并不是百无一用,甚至,每一个伟大作品,都是在作者绝对孤独的创作过程中诞生。因此,我们既要追寻生命的繁华,也要学会享受独处的寂静。写到这里,我感到表达出现障碍。原来,孤独是我最难表述的部分,虽然孤独几乎是几米所有作品的脚注。也许,这正是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原因所在。世间有那么多孤独的人,但他们无法表达自己,几米通过绘本表达自己的孤独,也让读者的孤独有了安身之处,因此变得安心,和谐,甚至不再孤独。

关于爱。几米很少直白地描绘爱情,除了《向左走,向右走》。但是,相爱的人们,总能从他的每一个作品中读到爱情。比如王大明头上令他生厌的花,当花儿知道王大明其实并不需要自己时,她伤心地枯萎了。然而就在她枯萎直至凋零的瞬间,王大明忽然意识到,她已是自己身体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无法割舍。这是《失乐园》里的一个短篇。其实《失乐园》的受众更偏向儿童,其中的角色也都是有缺陷有怪癖不完美的异常儿童。所以,孩子们会读到一个奇异的幻想世界,而成人读者却能从王大明与花的故事中领悟更多,从此懂得珍惜疼爱自己“头上的花”,因为,她已经与生命连结,不可分割。

生命、孤独、爱、追寻…是几米作品永恒的主题,几乎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人阅读。我不禁要感谢时代赐予我们这样一个知你知我的几米。即使在心情的寒冬里,他仍然带领我们一起寻梦:

你正在过什么样的季节?春、夏、秋、冬?

心情冷暖又是由谁决定?上帝?自己?路人甲?

我在寒冬里,梦见走进春天的花园。

醒来时,香气满身……

生命,原是如此奇幻的美的历程。让我们像几米一样,时刻拥有一种花香满园的心情……

(2011年夏,宜兴,珦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