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秋文幸福心理学第二阶段第2天心得体会

2022-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阿杜_0bc5

老师:张丽平

第1个体会,老师说: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怎样去接纳他,不是去对抗,而是去接纳,无惧棘手的事,面对他,应对是正确的。

我的理解:机遇往往伪装成困难朝你跑来。

第2个体会,关于学员提问:我和父母挺好,昨天做成人礼的时候,我对父亲的牵挂怎么也交不出去。父亲对我的婚姻不放心,对我离婚也不认同,认为丢了脸,我一直在这个牢笼里跳不出去。

老师的解答:交出去了哪怕一点点,要多去感受那种交出去的感觉。

这位学员卡在了那个阶段,物理上已经是成年人了,但心理上还是个小孩,需要觉察我这一刻是成年人,还是小孩。

大家可以看看郑丽芳的书,第一次相识,一见钟情。我从未满足的感觉,是我对父亲的感觉,投射到这个人身上,人人都在玩这个游戏。第二次钟情,才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婚姻。

如果婚姻不成功,要问一句话,在你心中最配你的人是谁?你的需求是什么?

然后老师找我,作为他的前夫的投射,进行了现场的解答。(他的前夫因为赌博输了两套房子,离婚后也不照看小孩,也不给小孩的生活费抚养费,零花钱。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她为前夫付出了很多。自己舍不得穿,给前夫买五六千的衣服。两人两地分居,她很少去管理前夫的经济。自己害怕再进入一段感情。)

解决方法:第一对前夫,命运交换法。第二对前夫的期望收回投射法(我演我心目中的理想婚姻这场戏,前夫来配合,不管他会不会配合,没有能力配合)。第三要学习做一个女人,不断的提升自己。

辛静老师说:两个人的婚姻就好像两个人上车去旅行,窗外的风景很优美,然后有的人就想下车去窗外欣赏风景,最厉害的是把窗外的风景变到车里,让他不要下车。

老师说:婚姻不是互相缠绕,那样会窒息的。婚姻就好像两张纸一样,可以互相分离。婚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不是一定要离婚,而是要有离婚的勇气,一个人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生活一辈子,包括父母夫妻孩子,能和另外一个人生活一辈子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

我的理解:就像舒婷的那首诗致橡树,夫妻俩就像两颗橡树一样,平行的长高,互相遮阳。

第3个体会,关于学员说,如果我不努力,那我就接纳自己,摆烂躺平吗?

老师:没有活出这一部分的时候,这些都叫心灵鸡汤。我们可以改为我们可以活,我们可以懒惰,也可以勤奋,可以自卑,也可以自信,当我们一切允许的时候,我们就活在了当下,不过这一刻我选择了这样的选择。

在我选择之前,我允许我所有的面都可以出来。

我的理解:冯唐的心法,不要脸,不害怕,不着急。

老师现场示范用裹布将学员裹住,让他感受被捆绑的人生。

老师说,海灵格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只小熊从小被关在笼子里,关了很久,当突然有一天笼子打开了,小熊还是那样。

我的理解:这只小熊就是习得性无助。

老师接着说,当我们被束缚很久的时候,我们出来的时候要适应一下,体验发现我并没有死,还有好多被允许,这样才有了我自己。以前的那个我只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这个时候就要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未来是什么的样子呢?一个真正自律的人,一定是自己有心动的未来,自动自发的人,心甘情愿的去做,是围绕着我的一个愿景去做。

我的理解:这就是内驱力啊,目前教育里面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十万八千里,因为之间还隔着情和意。所以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调动孩子的兴趣和意向。

老师接着讲,好的未来是以画面感联系起来的。(注意这句话是重点)

把未来打造和启动的时候,我就边干边慢慢找,找着找着就找着了我自己的意义。

我的理解:根据犹太裔美籍心理学家本哈伊尔的学说,幸福就是快乐加有意义。当我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然后再赋予一定的意义,那我们就做得很起劲,那我们就会感到很幸福。

老师接着说,这一切的前提是活得不要脸,要把面子放下,要把以前的衣服全部脱掉,然后自己穿上新衣服。

我的理解:就是要找自己的意义。

第4个体会,学员问我的父母不打我,也不批评我,我过得还可以,但是我为什么还那么执着呢?不放过自己。(我的村里面的邻居都看不起我,我为了不让他们看不起我的父母,我拼命的努力终于走出了大山,在重庆安了家,把父母接到了重庆,扬眉吐气了)

老师又现场演示,找来了三根围脖,将学员的手脚腰全部束缚住。

老师继续解释:这一看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又认真又努力的学习,自动自发的学习。

我的理解:这位学员把父母对他的期望内化了,认为我是你们的儿子,我就要高度自律,我要让你们扬眉吐气。

老师鼓励他,让他找了两位学员分别演示他的父母,他牵着他的父母回村里走了一趟,你让村里面人的说,让你们瞧不起我们,我把我父母接到重庆享福了。

我的理解:老师让学员把压抑在心中的情感释放了出来。(学员反映心里好受多了)。这位学员用的是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将深深的自卑变成了自己的垫脚石,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第5个体会,这位学员继续提问,为什么我的儿子还不听话,还不自律,怎么都不像我。

老师的解释:因为自己走过自卑与超越的路,所以想让孩子也这么走一遭。孩子的状态天天在刺激你,提醒你生命的状态还有其他的部分。(是现场找了一位男孩,作为这位学员孩子的投影,让学员看到了孩子在提醒他,原来他还可以更灵活更幽默)

对于孩子不勤奋,老师解释:对孩子说,儿子爸爸的环境造就了我,我希望你活出自己,不管你怎样,我都爱你,我都支持你。

第6个体会,一位学员提问:我老是活在应该里,想听全民幸福社,又想听抖音。

老师的解决方法:我今天给自己5分钟看抖音的时间,自己看5分钟的全民幸福社,明天看6分钟全民幸福社,一点一点的加。如果还不行就练习接受自己法。

我的理解:这其实就是微习惯啊,我自己试验过,非常有用。

第7个体会,老师自己爆料,曾经有一段时间自己走不动了,老师的老师给了她一句话,触动了她:宁在一思进,不在一思停。最后老师提醒我们要缺啥补啥,要多练习。

我的理解: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8个体会,老师介绍了几个班的内容。

初级班:第一是心智模式的转换,由受害者转换为责任者。

第二,我们看见了我们的旅程看见了我们自己。

第三,整合,每一个练习都是生活中的卡点,整合起来,就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切换。

高级班:第一是把初级班30多个练习,可以穿成一个咨询。

第二是学习更深入的个案,做更深入的整合。

第三,学习系统观每一个人和家族联系都是关系中来关系中去,在一个系统里面最灵活的人最能左右大局。

导师班:第一是就好像有一个导师站在自己的身边,指引着自己去做光荣自己。

第二学会之后可以做家的导师。

第三,中国人现在都能吃饱喝足了,所以说中国人的心理问题会普遍的上升,这是个朝阳产业,我们一个一个的去做个案,干死也干不完,所以说我们需要批量生产心理工作者,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这就是导师班存在的意义。

教练之道:这是企业主CEO需要上的课程,激发人的可能性,属于精品课程。

第9个体会,关于沟通。

沟通是什么?沟通的目标是什么?沟通的解决?如何进行自我沟通?

我的理解:沟通的目标是实现三赢,如何进行自我沟通,就是要接受自己。

老师的解读:一念就是一个能量,念头和能量不一致,就会发生内耗;身心脑一致,就不会发生内耗;

有一个日本人做了一个试验,分别放了两杯水对一杯水说好话,对另外一杯水说坏话,然后放进了冰箱,两杯水结出的冰花都不一样。这说明语言是有能量的。

第10个体会,沟通前的小练习。

人们常常在对话中说:你应该怎么样,你必须怎么样,你不能怎么样。

如果换一种模式说,你可以怎么样,你我支持你怎么样。

虽然说话的内容差不多,但是能量却完全不一样。(这是重点)

让学员们两两组队,分别以上面两种语气对对方说,或让对方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的感受:我太啰嗦了,让人烦。

第11个体会,关于生命教练。

主要是研究,探索,转化,升级心智策略。

有效策略vs无效策略。

生命策略vs生存策略。

创造者 vs受害者。

主动vs被动。

资源vs问题。

正面vs负面。

高价值vs低价值。

灵活vs固执。

未来vs过去。

老师解说:对当下不满意的人会抱怨过去,会去找无数的理由。那么我们可以有什么解决方法呢?我可以觉察现在是受害者还是责任者,然后我们有权利选择。我们的每时每刻都在当下,重要的是这一刻,我是责任者,放过自己,饶过自己。

如果不去选择,我就待在那里,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我在舒适区里面感到熟悉,我把责任都抛给了人家。

我的理解:这和生命的重建那本书内容一致。

第12个体会,一位学员关于我放不下对妈妈的怨恨。(妈妈嫁给了不喜欢的爸爸,然后承担起了抚养姥姥姥爷的重任,还帮着两个舅舅娶了媳妇,她把所有对爸爸的怨恨都发泄在了我的身上)

老师的解法:命运交换法,告诉妈妈我承担不起。我太爱你了,因此我允许了你。我也像你对我那样,对我自己。我越讨厌你,也就越变成了你。妈妈,我仍然感谢你,不管你是否愿意,都是你生下了我,你太爱我了。我变成了你的翻版,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和你有链接。今天我给自己做一个决定,请允许我活得和你不一样,妈妈,我要从自己的人生当中走出来,不管你愿不愿意,我都给自己一个机会。最后给妈妈做一个跪拜。(接受父母法)

学员问,如果妈妈一辈子就这样活怎么办?

老师的解答:如果爸爸妈妈就这样活,接纳爸爸妈妈这样活就好。因为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人生三件事。(命运交还法)

关于对父母的臣服:我永远都比父母低。

关于对父母的同意:我们好像比你高,我们有什么资格同意呢?

所以对父母是臣服。

臣服是与道同行。

就是一代比一代强,在生命的系统里面,就是一代比一代优秀,就是对生命赋予意义。

我的理解:这是理解6层次的系统观。

我的理解:多做命运交换法,接受自己法以及资格练习法。

关于幸福:幸福在一个人的良知里,意味着背叛。

先活出幸福的模板,让这个家变得不一样。

第13个体会,关于升级心智

老师的解读:一是安装好新软件新程序。二是不停的做。三是做着做着就能把自己活出来。

第14个体会,关于孩子不上学的提问。

老师的解答:你可以允许孩子上学,也可以不上学。当你这样说时,孩子就能知道你背后有期望。那么你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我找到这个背后的原因,不要着急。钥匙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的理解:这个母亲的动力很足,他可以为了孩子去改变自己。那么她可以找一个比较好的心理咨询师,做一个中短程的咨询。我建议一家三口都做一下。因为孩子出现症状,往往是反映的父母出现的问题。只是父母没有觉察而已,孩子用自己的症状在呐喊。

第15个体会,关于生活中沟通的信息。

老师说:语言仅仅占了7%。剩下的信息都是非言语信息。所以沟通首先是闭上嘴要学会倾听。打开我们的感官,我们的眼睛要会看,有观察力;我们的耳朵要倾听,学会聆听;我们的身心,要去感受,感受自己的感受;最后才是张口说话,少说话,要说到四两拨千斤。

佛祖讲话别人听不明白,因为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时就要训练我们倾听的能力。

我的理解:这就是幸福心理学第1阶段的那个练习。打开心灵法。第二,人有两个耳朵一个嘴巴,所以说要多听少说。这和杨凤池教授说的倾听是一致的。

第16个体会,关于在沟通中启动防御机制。

老师说,当我们在和对方谈话时,对方的话触动到我们的痛点,就会激发出我们的情绪,激发出我们的情绪,就会让我们调出防御机制去保护自己,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听他说什么。

我的理解:当我们的情绪脑发生作用时,我们的理智脑根本就不会工作,所以我们听不到对方说什么。

第17个体会,爱的遛弯练习。

两位学员,一位扮演孩子,一位扮演爸爸或妈妈

妈妈(或者爸爸)拉住孩子的手往前走。

妈妈说:你可以说说你的心里话,说出来我听听。

孩子就把小时候受的委屈说给妈妈听,边哭边说。

停下来后,妈妈与孩子面对面站着。

妈妈说:孩子你说的话,我都听到了。

妈妈与孩子抱在一起,孩子在妈妈耳边说我谢谢你的倾听。

孩子跪下来,贴着妈妈的腹部。妈妈抚摸着孩子的头。

最后孩子给妈妈跪拜。

我的理解:就是把对妈妈的情感释放出来。最后表示对妈妈的臣服。

第18个体会,学员提问,为什么我做完爱的遛弯的练习,我的脚会麻?

老师解答:大家把手拽紧了,然后突然松开,大家会感到手有一点麻。这是因为我们和父母相处始终属于紧绷状态,突然放松一下,当然就会觉得有点麻。

老师举例:有一位学员做和父母的链接时浑身发抖,发抖说明这位学员产生了恐惧的情感。原来这位学员从小被父母遗弃在深山里,幸亏她的养父在深山里发现了她,把她捡回了家,把她抚养成人,最后这位学员又做了幼儿园的老师,其实在潜意识里就是为了照看幼小的自己。

第19个体会,我在做和父母的链接时能够觉察到和父母的关系,但是为什么就不能剥离出来呢?(这位学员在很小的时候听他姥姥对他说,她奶奶想把他送给他的舅舅抚养,因为他奶奶想要一个儿子,她的爸爸在矿上工作)

老师从现场找了好多学员做投射,有的代表矿,有的代表她的爸爸,有的代表她的妈妈,有的代表她自己,有的代表矿上那些受伤的人,有的代表她身上男性的那部分,有的代表她身上女性的那部分。

最后老师从现场的情形解释:其实能量固着在爸爸的工作地点,爸爸的工作太危险了,妈妈成天担惊受怕。

我的一点思考:可能需要询问这位学员父母的亲密关系怎么样。因为孩子的亲密关系往往是跟父母学来的。我一直没有找到机会问她。

第20个体会,学员问我不能静下来听人家说完,老是喜欢打断别人,我应该怎么练习呢?(这位学员有4个姐姐,小时候妈妈没有抱过她,她的三姐抱着她经常摔得青一块的紫一块)

老师的解法:其实在人生当中慢才是真正的快,目的不是人生的核心,人生的旅程是过程,闭眼的那一刻就会感谢自己。需要做资格感练习,我有资格慢,我有资格放松,我有资格做不好。(资格法)

老师现场找了一个像她妈妈的人作为投射。

请她对妈妈说:求求你,看看我,我是你的孩子,你都没有抱过我,你不能把我甩给姐姐就不管了。

然后老师又找了4位学员上台做他的4个姐姐的投射。然后让4个姐姐和妈妈抱住他放黑鸭子的摇篮曲。

然后让妈妈告诉她:你是我的孩子,生你的时候你是我的孩子,我看见你你是我的孩子,我来倾听你,我来倾听你,不止我在看你,你的4个姐姐也在看着你。也许在这个5个孩子当中,你得到我的关注最少,但是你得到了4个姐姐的关注。

老师继续引导,4个姐姐一起抱住她,让他每吸一次气,就好像把这5个人抱他的感觉吸到了身体里,每吸一次就长大一点点,一直长到现在这个年龄。

我的理解:做资格法的练习。还有就是对妈妈的恨的释放;这个关系确实是出在了童年和父母的依恋关系出了问题。当依恋关系出了问题的时候,就会萌发出不安全感;当不安全感出来的时候,就会去寻找代偿;当寻求代偿的时候,就会去苛求完美;苛求完美的时候,就会很着急急着打断人家的讲话。

也就是说这位学员有点完美主义倾向。(也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请她核实)

最后老师提醒,爱的遛弯儿这个练习不能回去给父母做,因为父母不一定能够接受得了,能在现场做,是因为每个学员都能接得住。

第21个体会,关于表达感受和表达情绪的区别。

老师说,表达感受和表达情绪是两回事儿。表达情绪是评判指责对方。表达感受是用语言说我,当时怎么怎么样,比如说我当时害怕极了。

我们表达的目的是表达出我有这个需求。

当我们把这个需求给父母说了之后,比如说妈妈你能不能夸夸我?如果妈妈能做到,当然非常好了。我妈妈做不到,那我就允许妈妈做他自己。因为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我想妈妈夸我,我得首先夸妈妈。我想别人给我,我们首先要给别人。一个好的沟通是首先要分享。给别人提要求的是要别人能做到的,这才是有效的高质量的沟通。我们做到能完全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接纳自己,也能够承接住对方。

表达不了就需要多练习。小孩子跌倒之后就可以爬起来继续走,而成年人摔倒之后再想爬起来真的不容易。所以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的理解:人际关系,有一个黄金法则:我想人家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人家。

人际关系还有一个白金法则:对方想要的方式对他。

第三要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来,比如回家之后肚子饿了,一看老婆还没有做饭,先不要生气,而是给老婆温柔的说:老婆,我的肚子饿了,我好想吃你做的饭。这样就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来了。

第四杨凤池教授说的给人提要求,要人家能够做得到的。这个和老师讲的是一致的。

第22个体会,关于为谁而活。

老师说:第1个层次是为重要他人而活。第2个层次是为证明而活。第3个层次是为实现而活。

第3个层次都指向了两个因素,一个是自己,一个是意义。

我的理解:第3个层次就是马斯洛的第5层次为自我实现。还有就是幸福心理学里面讲的快乐加有意义。

老师还说:一个爱自己的人,一定会爱自己身边的人;一个尊重自己的人,一定会尊重自己身边的人;一个臣服于自己的人,一定会臣服于这个世界。

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的颠覆和不断的超越自己。

我们对身边的人说,我们已经开始了。

第23个体会,关于聆听与精简说话的练习

第1,三人一个小组。

第2,分为ABC三个角色。

第3,a用5~10句话说一个很困扰自己的事儿。

第4, B复数a的所有的话,并用三句话精简概括。

第5, C用一句话精简概括。

ABC轮流做练习。

老师解读:一个成年人如果前5~10句话可以把一个话题说得很吸引人,那么就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如果对于一个小孩子,前三句话能够吸引住他,就能够在一起玩了。所以精简化是一种表达的能力。

我的理解:我做这个练习,话太啰嗦了。

第24个体会,学员问,关于沟通时不在一个频道上怎么办?(公司里面有一个方案,我拿出a,方案另外一个员工拿了B方案最后,老板和员工都认为B方案比较合适,我仍然觉得a方案比较合适,出现了沟通障碍)

老师的解读:那就承认我做不到。根据理解6层次。引起共鸣的一定是在上三层。很显然这件事情是卡在了第4层上面,在规条上面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在价值上做功夫。能不能实现你好我好的这个目标。如果不行再往上面走一层,走身份的这个角度去看。别人的事儿,我接纳尊重;我自己的事情,我尽力尽全力;当别人的事涉及到了我的时候,我会做出选择。老天的事只有听天由命。

老师举例:大地震当中有一小学,一个教学楼都没有垮,师生全部安全。虽然说是老天的事,但是校长做了他自己的事儿,千方百计的去争取经费加固学校建筑,并组织师生进行演练。

第25个体会,关于沟通中先做一个中正的容器。

老师讲,沟通的第1步不是倾听,而是做一个中正的容器。中正就是不带任何评判的能力,用心去听对方,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尊重,放下手里的活,专注的听我们的眼睛里,只有你没有其他东西,我们的非言语信息让你感觉到我对你很重视。

我的理解:中正有点像许又新教授提的:不批判,不偏,不包办。

老师说,我们首先是听,然后是听见,然后是记住,然后是复述,然后是行动。

我们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重要的是能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那么我们如何回应呢?第一是用冰山理论去回应,第二是用理解6层次去回应,第三是用时间轴去回应,第四是用心灵空间去回应。如果把这4种学透了,几句话就能讲到对方的心里。

我的理解:对于冰山理论,理解6层次,时间线和心灵空间要反复的练习。

第26个体会,关于沟通的目的。

老师说,好的沟通不是你错,我对。如果老是这样说,说明你是一个低价值感的人。沟通是创造亲密感。

无效的沟通是: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有效的沟通是:亲密加创造加愉快。

去爱(亲密,身心连接,爱的流动)。

去工作(创造,共赢,凝聚,行动)。

去玩,愉快。(天下没有正经事)

第27个体会,关于主观客观的描述练习

第一,两人一组。

第二, A被观察。

B说我看到你怎么样(客观的现实)。

第三,据说我感觉你是一个什么样(主观)的人。

第四,分享互换角色。

老师解释: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对方一般也不会生气,因为看是全程的关注眼睛在看,用心在感受对方,观察是为了链接。

第28个体会,关于沟通的要诀

1、声调和肢体语言决定沟通的效果,而不是文字

2. 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但是由自己控制,因为你可 以改变沟通的模式

3、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只能:A.改变自己;B.做些事情影响对方改变;C.照顾好自己,即便对方不改变也能让自己轻松快乐

4、正面催眠,增加内心力量

5、三赢、灵活

    6、停止内在对话,转为向外核对

第29个体会,接受自己法练习。

目标是增加自己内心的力量。重建与自己关系。

两人一组,两人并排着坐着。被试如果是右利手,那么引导者坐在他的右边,反之亦然。注意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别睡着了。

步骤:

1、呼吸放松,与潜意识沟通

2、在内在想象一个成长过程中的自己(需要支持的、被忽略的、渴望爱的、

需要连接的...) 观察小时候自己的表情、神态、感受分别如何,建立连接。(这里需要给自己的情绪打分)

3、想象当下的自己面对成长中的自己,分别表达感受、理解、歉意、谢意、爱......

4、与成长中的自己拥抱:我就是长大以后的你,现在,是时候我们可以在一起了,我们彼此互相支持,一起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肯定和欣赏成长中的自己,想象两个人融合在一起。

    5、打破状态,测试效果(你在给自己原先的情绪打分)。

我的理解:这个练习就是让我们退行到小时候的那个卡点,用现在的自己把他带出来。要让我们人生过去的一个一个的逗号,让我们背负的太累。要把这一个一个的逗号变成一个一个的句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