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懂古诗词,你就读懂了人生

2023-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小宝_090c

有人问:为什么小时候讨厌背的古诗词,长大后却觉得别有味道?

有人答:因为长大后,才发现古诗词寥寥几句,就写尽了我们的人生。

高兴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相思时,“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追忆时,“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诗以言志,古诗词书写着悲欢离合、焦虑彷徨,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

古诗词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一段段真实的人生。

正所谓:“年少不解诗中意,读懂已是诗中人。”

读懂了古诗词,你就懂了人生。

一、人生无常,亦美好

《红楼梦》中有一首曲子《恨无常》写道:“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历代诗人许多都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见识了人世无常。

战国诗人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二十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相当于副宰相。

出道即巅峰,可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由于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遭到宫廷贵族的排挤打压,可是他不愿改弦更张,苟且偷生。

世界否定了他,他也否定了世界。

为了揭露世界的荒诞,证明自己的高贵,他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最后,他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中,投身汨罗江而亡。

而南唐后主李煜的经历更是令人唏嘘。

曾经贵为一国之君,享尽荣华富贵,又才气逼人。偏偏后来沦为阶下囚,被封为“违命侯”,受尽屈辱,惨遭毒死。

他将满腹悔恨、无奈、痛苦和羞耻,肆意地倾泻在诗词中。

几千年过去,他的愁绪依然让我们感同身受,正如《虞美人》中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屈原和李煜都经历了盛极而衰的无常,可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至今被人吟诵。

是幸,抑或是不幸?

即使鲜花凋零,美人迟暮,英雄末路,也曾美极一时,美好回忆经久不逝。

更何况在无常的遗憾中,常常又创造了出其不意的美好。

董宇辉因为教培行业的衰落,缔造了直播事业的辉煌;

路遥因为尝尽人间疾苦,书写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陶华碧因为孤儿寡母的艰难求生,创下了家喻户晓的“老干妈”。

作家白先勇说:“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

人们在无常中失去,也在无常中成长。

因为人生无常,我们珍惜现实的美好;因为人生无常,我们抗争命运的安排。

人生多歧路,无常亦美好。

二、生命焦虑,亦有解

在唐诗宋词里面,周瑜是男人的楷模,人生的赢家。

他出身高贵,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娶了美貌又智慧的小乔,夫妻恩爱,羡煞旁人。

事业上,他年纪轻轻就得到孙策、孙权兄弟的赏识,三十几岁就打赢了决定东吴存亡的赤壁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

唐朝杜牧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他羡慕周瑜的天赐良机,哀怨自己的怀才不遇。

可是,天妒英才,周瑜只活了35岁。

对生命短暂的焦虑,也成为许多古诗的核心主题。

阮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竹林七贤”之一,在《咏怀》诗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短暂的生命,花草、昆虫莫不如此。

最后他写道:“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即使生命短暂,但每个生命都在有限的生命里慷慨努力过。

在他看来,生命无所归依,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和无意义。

叔本华的表达异曲同工:“生命就是一个充满焦虑的走向死亡的过程。”

与其说他们是对生命的焦虑,不如说是对生命的敏感,而古往今来,人们更积极地寻求对焦虑的解脱。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陶渊明就展示了另外一种自在自如的人生境界。

他也曾深陷焦虑,在官场和田园之间纠结了很多年。

既想要功名,又想要自由,可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最后,他义无反顾地归隐田园,拥抱自然。

从此,生命豁然开朗,焦虑荡然无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焦虑不仅是古代诗人永恒的主题,也是现代人们永远的困扰。

我们担心学习不能名列前茅,害怕名落孙山,丢人现眼;

我们担心工作不能出类拔萃,害怕一事无成,前途堪忧;

我们担心身体不能永葆健康,害怕疾病缠身,生命受损。

可是,焦虑无济于事,只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情绪,乱上加乱。

作家李尚龙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写道:“打败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

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加强锻炼,缓解你对这些事情的焦虑。

生命短暂,与其焦虑时光,不如做好储备。

在短暂的生命里,埋头苦干,尽情绽放,才能任凭风吹雨打,你都云淡风轻。

三、自我和解,最治愈

李白和苏东坡分别属于唐朝和宋朝的天才诗人,但是他们遭遇困境时,态度截然不同。

李白一生豪情万丈,但遇事不利时,也难免愁眉不展,所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而苏东坡无论经历多大坎坷,都会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

前半生平步青云,后半生一贬再贬,但是他从不垂头丧气,贬到哪里就把哪里当故乡,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流放到岭南,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流放到惠州,想吃肉却买不到,他就心生妙计。

整个惠州城一天只杀一只羊,好的羊肉只能供给官衙,而他没有资格买到好的羊肉。

剩下的只有羊脊骨,也就是羊蝎子。他把羊蝎子买回来,用炭火烤,烤熟之后撒上盐,拿竹签把骨头缝里的肉剔出来吃。

美味的烤羊蝎子就是苏东坡的发明,东坡肉、东坡鱼等也是如法炮制,都是他对艰苦环境的应对之策。

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苏东坡的流放之地,结果他自鸣得意地写道: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即使人生无可奈何,心胸始终波澜壮阔。

他在《念奴娇》中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似幻,但是有江山有明月,人生足矣。何必斤斤计较于得失成败,不如举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无论境遇多惨,苏东坡始终能找到自我排解的方式。

人这一生,我们渴望风和日丽,却遭遇电闪雷鸣;我们期盼万事如意,却常常事与愿违。

各种出人意料的暴击,可能打得你措手不及、唉声叹气。

但是你不能深陷其中,一蹶不振。

苦难可以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也可以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只有改变心态,才能将自己拯救出生活的泥潭。

就像北野武曾说的:“我们终有一天,要学会和自己、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无论它在你看来美丽,或丑陋。”

所谓成长,就是坦然接纳生命中发生的一切,既能接受命运的馈赠,也能经受命运的诋毁。

自我和解,才是最好的治愈。

四、写在最后

名垂青史的诗人们,不仅留下了璀璨瑰丽的诗词歌赋,他们的人格精神更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人生无常,与其患得患失,焦虑不安,不如脚踏实地,珍惜当下。

即使不能天长地久,也要感谢曾经拥有的美好。

即使遭遇风吹雨打,也要学会欣赏风浪的强大。

古人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