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角互联网科技经管金融

377名员工创利4亿,远胜小米,手握科技“王炸”的银行,了解一下

2018-07-09  本文已影响100人  郝智伟

接地气,有要领,干出你的牛逼,世界终将铭记。低调了3年的网商银行就是这样。  

最近,它发布了炸裂的年报:2017年,该行给344万小微商户贷款,年贷款余额963.2亿元,分别是上一年的1.5倍和3倍左右;营业收入42.75亿元,净利润4.04亿,同比增长28%。  

虽然,信贷业务暴增,不良贷款率从1%左右升至1.23%,但这个数字,相比大型上市银行,仍低不少,对比央行统计的业内平均2.75%,更是一半都不到。  

而最高光的数据是:网商银行的信贷业务已经服务850万小微经营者,其中线下“码商”已经超过了300万;截至2017年末,该行员工总数377人,创造了42.75亿元的营业收入和4亿元的净利润。  

平均算,网商每名员工一年创收1133.9万元,创利106.1万元,对比刚刚上市的小米,人均创收789万元,创利37万元,直接高出一个量级。  

事实上,所谓“码商”,就是大家用支付宝扫码购物的水果摊、小吃店、包子铺等线下小商家,可以说,支付宝拓展线下扫码支付,服务好用户,而网商银行对应的,服务好商户,它们彼此支持,又各司其职。此外,估值超15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是网商银行的创始股东。  

用网商银行行长黄浩的话说:正是有了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码商的神助攻,才有了网商银行的今天。  

现在,再加上蚂蚁金服的开放战略,更多桂林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入网商银行,对接其客户运营、技术平台、风控系统,补短板、填空白,有破有立。  

这就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供给侧改革,让湖南养蛇的夫妻能贷款育种,让景德镇的手艺人能贷款缓解流动资金不足……如此,网商银行与小伙伴共同做大市场,真正解决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之前,网商银行开业仪式上,马云夸下海口要它“5年服务1000万商家”,这个目标很可能提前一年半达成。而最近,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又给网商银行加码新任务:未来3年内,开放合作1000家金融机构,服务3000万小微经营者。  

一切绝非天马行空,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在终局处布局,自然能“好风凭借力,扶它上青云”。  

377名员工创利4亿,凭什么  

没错,普惠金融就是“终局”。自从2015年,它成为金融业纲领,各种文件、会议,都有它的身影,这一切正表明了中央对金融业的本质要求——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所说:“金融并非为了赚钱而赚钱,它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实现社会目标。”在这方面布局,才能真正立身、立命、立格局。

其实,早在2007年,马云就找到浙江几家大银行合作,阿里提供商家数据,银行开发风控,为商家贷款。但到2011年,合作不了了之,其中,既有政策原因,也有风控不成熟的原因。  

但马云坚信,解决商家融资难,无论对阿里还是对平台上的商家,都是“成长必修课”。因此,从2011年开始,阿里抽调技术精英,请来银行大拿,共同操演“阿里小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群高手找到了阿里与贷款风控的“甜蜜点”,一来,有效地“清洗”数据中的异常点,二来,打造出“水文模型”这样的风控方法——模仿城市水文系统,把单个时点难以判断的事情,放入历史数据、关联数据,综合计算商家的收入水平、偿还能力、欺诈可能。  

由此,不断小步快跑,试错迭代,2012-2013年,这套模式逐渐跑通,开始普遍推广。之后,蚂蚁金服成立,整个体系被并入其中,最终成为网商银行的业务担当。  

2015年,支付宝扫码支付大杀四方,网商银行开始着力将小贷业务延伸到线下商家。一句话,帮助他们,粘住他们,就能与之结盟,这有利于拓展借贷业务,更兼具普惠效应。  

为此,网商银行从海外请来风控大拿,寻求方法,解决没有车、房等固定资产,又缺乏信用记录的难题,为线下小商家贷款。

“一开始,我们自己的信心也有点不足。”某员工这样告诉小郝子,毕竟,支付宝扫码收款,只是小商家流水的一部分,怎么判断商家的运营水平,是个大问题。  

结果,没用多久,风控大拿们找到办法:用流水数据结合地理位置,将市政信息、人流情况、买家结构等数据归并,通过商圈聚类和行业识别,匹配检索算法处理,几秒钟就能计算出店铺在未来6个月的经营潜力和经营风险。同时,用时序、交易关系等算法,把少数套现的“坏人”剔除出去,预防欺诈。  

在此基础上,刺激“码商”们多用支付宝扫码收款,流水数据更充分,网商银行越发了解其经营情况,贷款就更有“底气”,因此,小微贷款进入“好者更好”的正循环。  

于是,像回族小伙马大吾代这样的有志青年,就可以用1.2万元网商贷为杭州的面馆做装修,然后认真经营,将生意做大,再借数万元开出第二家面店,逐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而对网商银行,像马大吾代这样的商家,一年增加数百万,每年贷款几次到几百次,贷款余额一年增加2倍,不稀奇。更重要的是,发放每笔贷款的成本仅2.3元(传统金融机构成本为2000元)。这样一来,377名员工创利4亿元,也就更不稀奇了。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先做对,才能做好。只有先威福自操,定义未来,网商银行才能执掌未来,继续在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服务千万商户,靠什么 

但不要忘了,这已经不是一个“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时代,任何单打独斗都可能被更大的格局取代,只有构建出自己的“英雄联盟”,才能“因势利导,静水流深”,成就“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大格局,变得更猛更持久。  

这正是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说的“商业生态格局”:“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任何一己之力,都无法撬动数万亿金融市场。  

尤其是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数亿人被排除在传统金融的高门槛外,而当地的金融机构也苦于缺乏手段,只能在不能、不行、不成的老圈子里兜兜转转。  

要知道,网商银行的300多名员工不可能亲力亲为,解决广大农村的金融需求,但他们可以将手中的技术、风控、运营能力开放出来,让金融机构获得“数字化生存”的新方法,借他们的手,为农村大众提供“数字化生存”的新依靠。  

比如,按照河南省兰考县经验,网商银行给力当地金融机构,以数字化方式发放信用贷款,5月30日正式上线,仅20天时间,通过授信的就有8000户。要知道,该县五家金融机构,去年一年才搞定2万户贷款,20天8000户,让这个国家级普惠金融试验区有了新亮点。  

因此,农家得实惠,金融机构得业绩,网商银行得盟友。就像意大利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说的:一件事,让所有人得利,它就能成功且持久。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中存在一个“消失的重点段”,那就是100万-500万元之间的贷款。因为小银行缺乏风控手段,无法做到100万元以上;大银行获取和筛选客户的成本极高,很难做到500万元以下。  

这样的真空地带,虽然不是网商银行擅长,但它可以在风控、运营上支持,让新技术与传统需求碰撞,形成想象力、创造力的温床,丰富小银行的风控手段,提升大银行获取、筛选客户的效率。  

如此,大家一起重构金融要素,填补市场空白,不再是存量市场里的你死我活,而是增量市场里的各自精彩。最终,三方共同打破过去的边界,实现经济学家熊彼得口中的“颠覆式创新”。 

其实,所谓生态就是如此。在这个意义上,网商银行正是普惠金融的社会化协同网络。要想服务好千万商家,它就必须像《市场的逻辑》所说:自己要想幸福,首先要让别人幸福。  

总之,网商银行不缺技术、风控、运营上的“深度”,传统金融机构则有深耕各地的“广度”,前者可以让后者金融资源匹配更合理,更集约,后者让前者走向融合与整合,如此,共生、共营、共治下,双方互联互通的世界都将更为辽阔。

毫无疑问,整个人类的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伴随科技进步的历史,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从来不缺。如今,网商银行既然手握科技王牌,就应该参与历史进程,承担相应责任。  

所以,对它来说,这一手好牌,更该成为金融机构背后的“王炸”,大家一起运营走心,实力走肾,才能在脆弱的金融世界里,避免“黑天鹅”来袭。反正合作一下又不会怀孕,何乐不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