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规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聪训斋语》卷一之1.2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3人  花晨月xi


原文

圃翁曰:圣贤仙佛,皆无不乐之理。彼世之终身忧戚、忽忽不乐者,决然无道气、无意趣之人。孔子曰“乐在其中”、颜子“不改其乐”、孟子以不愧不怍为乐。《论语》开首说“悦”“乐”。《中庸》 言 “无入而不自得”,程朱教寻孔颜乐处,皆是此意。若庸人多求多欲,不循理,不安命。多求而不得则苦,多欲而不遂则苦,不循理则行多窒碍则苦,不安命则意多怨望而苦。是以局天蹐地,行险侥幸,如衣敝絮行荆棘中,安知有康衢坦途之乐?惟圣贤仙佛,无世俗数者之病,是以常全乐体。香山字乐天,予窃慕之,因号曰“乐圃” 。圣贤仙佛之乐,予何敢望?窃欲营履道,一丘一壑,仿白傅之“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之乐云耳。



译文

圃翁说:圣贤、神仙、佛陀,都没有不快乐的道理。那些一辈子都忧愁悲伤,失意不快乐的人,一定是没有志向,没有情趣的人。

孔子说“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颜回说“不改变自有的快乐(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孟子以光明正大,问心无愧作为快乐。《论语》的开头就说了“悦”和“乐”。《中庸》说君子恪守本分,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宋代大儒程颐、朱熹在教育弟子的时候,多让他们的弟子体会和寻找孔子、颜回之乐。说的都是这个快乐的意思。

如果平常的人多需求多欲望,不遵循事物的规律,不安身立命。有很多需求但没得到满足就会痛苦,有很多欲望但没能满足就会痛苦;不遵循事物的规律就行动,就会产生阻碍而觉得痛苦;不安身立命,愿望多就会产生怨恨,心怀不满,感到痛苦。

所以应该戒慎恐惧的样子。冒险行事以求得意外的成功,就好像穿着破烂的衣服在荆棘中乱走,又怎么会知道四通八达,宽阔平坦的大路的快乐呢?

只有圣贤、神仙、佛陀没有世俗的多求、多欲、不循理、不安命的几种病,因此能常常感到快乐。香山居士(白居易)字乐天,我偷偷地羡慕他,因此号称“乐圃”。圣贤、神仙、佛陀的快乐,我哪敢奢望?我暗自希望遵行正道经营,寄情山水,仿照白居易的“有叟在中,白须飘然(有我这样一个老叟,白须飘飘,鹤发童颜。)”,“妻孥熙熙,鸡犬闲闲(看着眼前妻子儿女其乐融融,圈养的鸡犬悠闲自在)”的快乐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