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5|非演绎推理:你会使用类比吗?
批判性思维5|非演绎推理:你会使用类比吗?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今天
我们家的小朋友马上要上幼儿园了,这也意味着她的自由时光快要结束了。有时回和周围的朋友聊到小孩的教育,总会提及以后报什么班,奥数、跆拳道、钢琴、编程……,其实我不知道这样类似的辅导班,特别是和学科相关的(数学、英语等),对她以后的发展和幸福到底有多大影响?
但每当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估计大部分家长都不禁掏出了腰包,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最能够调动起我们的情感,特别是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我在读书的时候就质疑过这个问题,因为它背后其实把人生和跑步做类比 ,而且还是短跑,因为如果是长跑,起步早一点,晚一点,其实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后劲和持续的耐力,而且如果前期用力过猛的话,反而可能影响后续的发挥,但无论是长跑还是短跑,我们都把跑步比喻成跑步,无论对错,它的确对我们产生了影响。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小孩教育问题,而是前面提到的思维工具——类比。
1 非演绎推理的4种类型
在批判性思维4| 你的论证是有效的吗?中提到了两种推理方式: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本文重点介绍“非演绎推理”,这类推理方式包括四种类型,我们可以用下图的框架很好理解它们之间区别。
如果按照一般和特殊两个维度进行划分的话,按照从横向推论出纵向,我们可以得到4类推理方式:
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一般,特殊到特殊
1.1 从一般到特殊:统计三段论
回顾在批判性思维4| 你的论证是有效的吗?当中提到的演绎法和非演绎法的区别:能够建立起决定性的结论。所谓决定性,即100%的正确。而这要求前提条件必须是100%肯定的,但现实世界中,这样的情况很少见。即使看到天空的乌云,我们也只能说“大概率会下雨”,虽然不精准,但是够用。
而当前提是以概率的形式出现,那么经典的三段论就成为了“统计三段论”,字面理解就是,具有统计意义的三段论,因为大前提不是必然的,只是一个概率,所以结论也不是必然,而是概率。比如:
大前提:根据本地过往的统计,天上有乌云,75%的肯能性会下一场雨;
小前提:今天有天空有乌云;
结论:几天大概率(75%)会下雨。
这种认知,虽然不是很肯定,但是已经可以让我们做出决策了,而现实中有两类人,一种是认死理,认为必须如何(100%的概率),才愿意行动,导致僵化和保守;而另一个极端是无安全不管概率,就像我曾举得例子,读书和不读书,未来都不一定发展的后,但是两种“不一定”的概率是完全不同的,而真正的高手,是具有概率思维,或者叫“灰度思维”的人,并随时基于新的事实,调整自己的认知概率。
为什么公司在进行招聘的时候会看学校背景?你可以认为这是歧视,但如果从HR的角度,他能提高找到他想要员工的概率。
1.2 从特殊到一般:基于样本的归纳
这个很常见,各种标签化就是典型,比如有人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关系,就得出“全世界男人/女人都……”
我在读书期间碰到过2个河南同学,他们两个给我的感觉都是——忠厚老实,为人厚道,所以我认为河南人绝大多数都是都是忠实厚道的,这就是从特殊到一般。这在学术研究和商业中很常用,就是从少量样本推到整体规律,比如“随机双盲”实验,以及用户问卷调查。
1.3 从一般到一般:总体类比
什么是类比?两个对象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增加了它们在其它属性上相同的可能性。如果对象是单个的,就是1.4中要介绍的“单体类比”,如果这个将这个对象拓展成不同总体之间的相似性,就是“总体类比”。
总体之间属性相似性,在新的属性方面作出由此及彼的推理。在《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中举了一个例子:
美国棒球大联盟队员广使用提高运动成绩的药物,美国橄榄球大联盟的队员面临与棒球大联盟队员同样的赛事 压力, 而他们有同等机会得到提高运动成绩的药物。 而且他们检测和惩罚的手段相同, 所以,美国橄榄球大联盟队员也大概率会使用药物提高成绩。
1.4 从特殊到特殊:单体类比
比如两个姐妹, 年龄相仿、 上同一 所高中、 喜欢相同的电视节目。 姐姐喜欢《冰雪奇缘》,那么妹妹大概率也会喜欢《冰雪奇缘》。
2 强大类比的3个功能
上面提到的4中非演绎推理都很强大,但我认为类比思维对我启发最大,我认为它有三个主要的功能:促进认知,激发创意,说服他人。
2.1 促进认知
小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地球的构造,当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类比,他说地球的结构很像你吃的鸡蛋,特别是那种没有完全熟透的,中间有点稀稀的状态,这种类比虽然不是很精确,但对于那个时候的小孩理解基本的结构足够了。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大家经常喜欢将一个平台或利益共同体类比为生态,什么是生态?那就是在一个环境情况下,有很多物种,他们共同的生存繁衍,促进彼此的发展。这种类比不仅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更关键的是可以用生物学视角看待商业的演进,比如涌现、自组织等。
2.2 激发创意
类比的第2个作用是激发创意,最近5G时代很火,华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最早认识华为是所谓的“狼性文化”,把一个组织类比为一群狼,讲究的是一种团队的战斗精神。
其实,在华为的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熵”,也是一种类比,将华为类比为一个生命体,一个耗散结构,这样你就能更好理解,为什么华为会投资那么多的钱去做研发,因为在这个类比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组织会有太多的钱,没有把它有效地花出去,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就像一个胖子,不通过运动把脂肪转化成肌肉,其实是很难有很强的运动性能的,而当我们在谈论5G的时候,华为已经开始在进行6G的研发了。
我自己很喜欢用的另外一个类比是,"一个人活得要像一家公司",如果你把自己类比为一家公司,你发现也其实也可以用公司管理的视角去理解自己,比如你这家公司的价值观、使命、战略、资源、产品和客户是什么?这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类比带来创意的另一个大类是仿生,从大自然类比学习,比如菲尔普斯的泳衣,比如水立方等。
2.3 说服他人
类比的第三个作用是说服他人,甚至是激励他人。如果你在一家创业公司或者有人说服你去创业,你会被什么打动?其实在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如果要鼓舞士气,就要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所以你经常会听到创业者把自己和马云类比,你看人家,18罗汉起家,什么都没有,现在已经是市值千亿的公司了,为什么不拿贾跃亭类比?其实这取决于贾跃亭后来的成就。
实际上,在刚开始的时候,你是很难区分二者的,他们都有远大的梦想,只是结果不同,但是很好有老板会在创业时用贾跃亭类比,而你选取哪一个作为你的类比对象,会对别人产生完全不同的说服和激励效果。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总结如下:
1、按照一般-特殊构成的二象限分析框架,非演绎推理可以分为常见的4种推理方式: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一般到一般,特殊到特殊,其中后两者的核心都是“类比”;
2,类比指的是:两个对象都具有一定的属性,增加了它们在其它属性上相同的可能性;
3,类比有3个功能:促进认知,激发创意和说服他人。
为了鼓励别人运动,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有人可能反对说:"生命在于静止,你看乌龟,人家呆那儿一动不动,获得比谁都长,你觉得这个有什么问题?下一篇我们介绍在推理论证中常见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