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替罪羊》和《领导者的意识进化》阅读比较
今天读了标题的两本书,简单做一下比较。
说观点,《领导者》当中的自主导向心智层级,恰是《别找替罪羊》当中的“盒中人”。
首先《别找替罪羊》,讲的是自我欺骗,自我欺骗来源于自我背叛。乍看这本儿书看似在分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患者,但是读完这本书会发现,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自我背叛,或者自我欺骗,也就是书中的“盒中人”。读完真是让人一身冷汗。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5629/cc874a703bc5eaa2.jpg)
你试图走出自我欺骗的盒子?
走出盒子的方法其实不少,不少是大家容易想到,其实是错误的解决方式。
首先是改变他人。也就是试图施加外力,改变别人的行为、思维;
其次是改变自己。有些人试图先放低姿态,改变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
第三个方法,沟通,尝试处好关系。
最后一个,冷处理。
更冒冷汗了吧,看似放低姿态的沟通和尝试处好关系以及没有办法最后的冷处理,其实都是走出盒子的错误的解决方式。
正确走出的方式,简单列一下。不能大段抄原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5629/a98e810b812d29f0.jpg)
再看《领导者的意识进化》这本书的书名起得非常不恰当,应该是成年人的意识进化,讲的是认知模型或者是认知层级。和领导者没有绝对联系。
成年人的学习模式。纯粹的记忆学习仅仅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它并不能导致成长。真正的成长是心智结构的变化,它是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结构的改变,用新的思维模式改变旧的模式,能看到以往看不到的方面,能够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才是成年人的成长模式。是心智的升级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
成年成长理论帮助的是心智结构的升级。那我们人的心智结构有哪些层次呢?具体,有4种常见的心智结构。分别是以我为尊、规范主导、自主导向和内观自变。心智结构层级并不是越高的就越好,关键要能和所处环境的复杂度匹配。
和《别找替罪羊》发生联系的是(自主导向心智层级)
请看自主导向心智层级的特点,重点是缺点。
自主导向的人有清晰的价值观。此时的他开始形成了清晰的价值观,并且有可能影响他所在的组织。这是他和以我为尊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后者的的信念只是模糊的、不成熟的、经不起生活检验的。
自主导向的人可以聆听他人。即使有了主见,他也愿意而且也有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聆听,仔细考量多种观点,并最终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判断标准。
但自主导向的人也有缺点,就是会陷入顽固。因为他的思维框架已经形成,他内心也有一套自己原则,如果不遵循这套原则,会觉得背叛了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执念。
敲黑板啦!
自主导向心智层级,往往是社会的中产阶级,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可是把握不好的话,他的缺点恰是自我背叛和自我欺骗。
不深说啦,感兴趣可以看原著。
能看到这里都给您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