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家教亲子教育

男孩儿的勤奋养成问题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12人  龙沫沫

    好像,大家普遍认为小学阶段,女孩比男孩更适应学校生活,作业完成质量优于男孩。--很多时候,确实如此。在龙凤胎身上,你同时看到很多性别差异。非常有意思。正因为家庭背景、生物遗传因素大体相同,所以,成人区别对待他们非常重要。

    前天路上,姑娘说"老妈,周老师让我给你说,老哥英语作业抄写,三遍,他只抄两遍。我知道,他少抄的更多。"男娃训练后疲倦地在后座上呼呼大睡中,没听到。俩,在同一教学班,平时可以通过俩叽里呱啦知道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老师们偶尔也让姑娘给我捎话,反映男娃的问题。看来这个少做作业问题比较严重了。

    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太累?还是晚上回家后时间紧张,又想赶超妹妹,所以就缩水了?或者男孩思路简单,想按时完成作业,又想玩,又想不那么辛苦,就偷懒了?我设想了几个理由。

    家长会结束,路上,我问男娃:"你英语作业是怎么回事? 少写?"男娃吃饱喝足,心情不错。"开始写两遍,老师没发现,还给我打勾。我以为就这样了。后来,我只抄写一遍,老师也没说。我以为老师就认可了。老妈,我都写了一学期了。老师现在才说!""才不是呢,老师说,有些人写一遍,有些人写三遍。你又不是那种写一遍的人选!"姑娘立刻反驳。

    明白了。老师根据学生水平,作业分类型。男娃属于三遍的那种,曾经也有被分类到写一遍的情况,次数不多。后来,每次少些,也没有被发现。于是,就抄写一遍打遍一学期的英语抄写作业了。

    哈哈哈,这娃娃。

    "儿子,你在考验老师,试探老师的底线么?"我大笑起来,手赶紧把握好方向盘。车进隧道,不能分心。小哥,你有意思。

    无论听要求从五句听入耳三句,还是自我理解为一遍,还是他时间不够。他在作业环节里,正在触摸体会"规章""制度""权威"和他自己的关系。女娃对规则和权威的适应,在三年级非常明显。那时候,男娃还在丢三落四中遨游。

    普遍意义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科知识点越来越多,教师对儿童的学业要求越来越多, 这时,儿童勤奋对自卑的感受和品质进入发展关键期。他们在完成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时,分分钟体验外在要求和自我尝试之间的矛盾冲突。

    儿童感觉难受,就想缓解,去改变。当个体从自己的角度"解决"这个矛盾冲突,就有了"五年级现象"------五年级的孩子,老师普遍反映"狡猾""会自作主张",每天检查作业像"斗智斗勇"。因此,从学校角度,儿童能否认真仔细,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是教师衡量和评价某个儿童适应高年级学习的主要角度,也是鉴别他是否形成勤奋品质的主要观察角度。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但,这些,在某个具体男童的世界,就具有独特意味了。

    我觉得,挺好。儿子很直接,很敞开,很有趣。他的回答,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自然,没有畏惧。我给他讲了个心理学概念"关键期"------奥地利有个叫洛伦兹的人,观察鸟的自然习性,发现刚孵出的幼鸟,如小鸡、小鹅会在出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学会追逐自己的同类或非同类,过了这段时间便再也不能学会此类行为并印刻自己的母亲。这段时间很短,被称为关键期,又叫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折期。后来,心理学家把他的研究应用到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里,发现了很多人的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人的很多行为、品质,会有个发展的最好时期,抓住它,往往事半功倍。在作业完成能力养成这个事情上,也有关键期。他是个会动脑子的人,可以尝试理解一下"勤奋"的关键期对他自己的意义。

    第一,如果现在讨巧,他体验到"无所谓",会影响以后做事态度。没被发现的侥幸心态,会对未来更高年级时自己独立按时完成学业或相关任务有比较严重的影响。这会让他认为外界的要求不过如此!而未来,陌生人之间、工作环境中,人们彼此的链接是靠你的工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来继续的。

    第二,人的能力和潜力是在面对外在要求时体现出来的,得看到自己的能力空间。实际上,他现在完全可以体会想一想当下这种对任务完成有利的"勤奋"感受,每天做到,也不难。只要想办法保质保量完成,就做到了"勤奋"。他有很多机会和平台尝试各种方法去看看自己的"勤奋"是怎样的过程和结果。比如训练疲劳后的恢复,从松散进入专注状态的过渡方式,他都有经验。试错,很正常。错了,没啥。在作业完成上,可以多找找自己更快更好更有效果完成的方式方法。绝不松散地拖时间,熬夜完成作业任务。那说明可能安排上有问题。

    男娃听了,情绪平和,说"知道了。"

    我想,老师很负责。虽然发现的有点晚了。哈哈。

    翻页。

    汽车驶出玄武湖隧道的时候,我心情特别高兴。少写作业,处理起来,可大可小。男娃在试探很多东西。老师反馈及时让我知道了他的在校状态。女儿又是一种状态。俩娃娃,让我的每天都有很有意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