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随笔】

五华有一个公认的“红木工匠之乡”——双华镇冰塘村

2018-07-29  本文已影响2人  一亩岐江

《五华红木:五华有一个公认的“红木工匠之乡”——双华镇冰塘村》

[写在前面]

从五华红木产业园出发,穿过美丽的琴江河,往当年的革命老区前进,就全部是曲折婉蜒的山路。说山路“十八弯”是说少了,说山路“八十弯”还差不多。如果你想到五华县双华镇的“红木工匠之乡”——冰塘村,那么你要做好晕车的准备。当然,你还有意外的收获,你行进的路堪称“国家森林公园”的林间小道。时而悦耳动听的泉水叮咚;时而扑面而来的苍翠欲滴的绿色掬手可捧。还有那近乎窒息的新鲜空气,让你恍若踏上“人间仙境”。而让你不禁莞尔的是,你经过的那个山峰就叫“天堂山”!

[双华镇、冰塘村概况]

双华镇地处五华县东南部,毗邻揭西、丰顺、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冰塘村位于双华镇的东部。我村委辖区有10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91户,人口1320人;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

交通:从县城出发,沿县道032转县道029,需时1小时,就来到人们公认的“红木工匠之乡”——双华镇冰塘村。

资源:双华镇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双华河、华拔河、大径河、属琴江河水系;山林面积大,渠两面广,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摄氏18度,年日照时数1700小时。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料有7800千瓦,已开发5200千瓦。仍有2600千瓦可供开发;境内多为赤红土壤,土层肥活沃。双华还有较为丰富的钨、铁、锡、钾长石等矿,储量大,品质高。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产业:传统产业—当地人以务农为生,有种植巴戟、板栗、梨、茶叶的习惯;新兴产业:红色旅游、农业观光。

特色:自双华镇提出“红色元素”后,依靠狠抓党建、夯实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当地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其中,即将立体呈现的“红木工匠之乡”就是代表。据悉,双华依托红木产业,将聚集“古建筑观光”、“民宿之星”、“会议中心”、“工匠培训学校”、“工艺体验中心”、“黄花梨堤坝”等20多个传统手工艺作坊及景观。

[双华镇“红木工匠之乡”发展历程与背景]

五华红木:五华有一个公认的“红木工匠之乡”——双华镇冰塘村

2017年10月29日,中国民间文物艺术品最高荣誉揭晓,东成红木张锡复董事长获评“中国传统工艺大师”。评语如是:28年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成就红木行业领军企业;33年传统红木工艺磐石般的坚守,造就一个国家级的大师;东成红木董事长--张锡复先生。作为东成红木的掌舵人,张锡复董事长凭借着天赋与努力、坚持与睿智闯出了自己的事业,在红木家具研发、制造、营销、鉴赏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成为红木家具业界极具影响力的风云企业家之一。而技术出身的他对家具的品质要求异常严格,在制造过程中严格坚守中国传统家具工艺精髓,通过一件件作品诠释着中国传统家具的精气神,同时也不断推动东成红木稳健发展,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早在清末,双华镇就有一批老木匠。木匠这个行业,特别讲究“师承”,据“红木工匠之乡”的代表人物——“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张锡复介绍,当年,他和兄弟们是冰塘村最早一批学木匠的娃娃;此后多年,他一直都去当年的师傅家“谢师”。正是这种“一带一、传帮带”才造就了“工匠之乡”的集体发展。

现代红木产业:复兴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特别是广东的红木产业,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形成了“红木家具产业之都”的格局。大批双华镇的木匠们成为了最早的一批传统产业“弄潮儿”。据不完全统计,双华镇从事红木行业的人员将近5000人,约占到镇人口中青年的三分之一。 而双华镇又以冰塘村为特殊,小小一个村1800多人,有80%的人从事同一个产业,并且能诞生东成红木、大中堂红木、水雨轩红木、东华轩红木、伟明轩红木等全国性、区域性的家具品牌;本身就代表了奇迹!所以,当地有言:中国红木看广东、广东红木看五华;而五华红木又发源于双华冰塘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广东乡村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对美丽乡村及传统产业等起到了重构作用。其中,将特色产业与观光紧密结合的“红木工匠之乡”——双华冰塘村在传统农业萎缩的情况下必将走出一条自信的道路。

[“红木工匠之乡”的发展重点与特色]

“红木工匠发源地构想”:大山深处召开的行业高端会议

双华镇当地政府提出了“红色元素”,又提出了因地制宜的传统产业思路:“红木工匠之乡”。对于促进旅游和特色产业的相互融合,并借以吸引“乡贤返乡”及行业观光人口数量的增长,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福利。

不同于其它的人为造景或牵强的做法,双华镇的“红木工匠发源地构想”是把整个红木行业源源不断地工匠人才看成可持续发展的地域资源,将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最大化,将特色产业与旅游休闲融为一体。其核心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前提下,通过与特色产业的密切结合,达到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

在“红木工匠之乡”构想指导下,双华镇拟建成红木高端会议中心、红木工艺体验中心、古建筑观光、民宿酒店、黄花梨观赏林、工匠人才培训学校等系统设施。与此同时,积极借助“天堂山”风景区,打造“一个景观带”、“一个产业体验园(村)”相结合的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既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又与当下“特色旅游”相结合进行不断地筹划和建设。“红木工匠之乡”

构想让双华镇走上了“围绕特色产业拉动旅游,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性道路。

集合地方文化打造与弘扬,提高游客参与性、互动性

双华镇在规划建设“红木工匠之乡”的思路上,着重制订了以保存史迹(古建筑群)、继承手工艺传统、发扬红木文化为基本方针。

在新农村的建设上,双华镇始终围绕着这一基本方针,开发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创建了“围绕中心产业,加强配套服务”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红木工匠之乡”将兴建“红木学院”和“红木国际会议中心”,将当地的历史文物和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传承,并划定了具有怀旧风格的“黄花梨”漫步区。“红木工匠之乡”将成为了双华镇乃至五华县旅游的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名片。

结合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说是双华镇的一个创举。“体验红木文化”是“红木工匠之乡”向市场推出的主打概念。以突出行业标杆——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张锡复为切入点,以行业人才培训为中心,进行红木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红木工艺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游客在游览时不仅可以现场观摩红木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老工匠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极大了增加了旅游的参与性,增添了旅游乐趣。比如游客可以现场观摩和体验木工制作、工艺品雕刻、家具打磨、工艺鉴赏、体验拜师等红木行业各个流程,通过亲身体验,充分享受红木制作的乐趣。

双华镇的“红木工匠之乡”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美丽乡村的建设梦想。这些探讨和努力值得我们大力支持!

(五华红木产业园供稿)

2018.7.2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