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三月开日更大挑战

四十岂敢谈不惑

2021-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寒江雪2020

这是接着昨天“五十该知天命吗”?谈起的。

我认为,孔子对人生阶段的总结,“四十而不惑”对于现代人是有悖常理,最难最难做到的。放在当下,不要说四十,就是翻一番到八十,能够做到不惑也很难。时代的发展变化太快了,现代人究其一生,都处在不断疑惑,不断寻求答案地挣扎之中。

什么叫不惑?从字面上理解,一个人到了四十岁,有了一定的见识和阅历,就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就不会被表象所迷惑,可以从容淡定地面对世界和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处于封建宗法社会,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标准还比较单纯,维系这种宗法政治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礼。

在礼制社会里,一个有教养人的一切言谈举止都不应当逾越礼的边界,这就是孔子所谓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你看,标准统一、价值观趋同,就容易建立普遍认同,就不容易产生疑惑。

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礼的约束力越来越弱,最后价值观不再统一,这就是所谓礼崩乐坏。

尤其到了现代社会,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人们的认知也没有了统一的标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对于一个个体,不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从后往前看历史,我们看到的是规律,是大势,是不变的人性。但是一旦你真的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理性分析全然无用。各种可能性都在历史的深处闪烁不定。

在十字路口,要做到不惑,真的很难。

举个简单的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上述观点。

在整个古代,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婚姻首要条件就是门当户对,基本都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男女授受不亲,私定终身,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是那个时期的认知标准。

可是到了20世纪之后,两情相悦越来越成为理所当然的标准,要有感情,再谈婚论嫁。自由恋爱是基本形式。

对于这种现象,上些年纪的人怎能不惑,只好哀叹:简直是世风日下啊!

哀叹还没结束,新情况又出现了,过去天经地义的标准又松动了,现在许多年轻人开始疑惑:结婚真的好吗?为什么要结婚?

多少大龄青年,叫父母操碎了心,老人们实在理解不了不结婚想干啥。你看,思想观念的变化怎能不让人疑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也日趋多元,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标准没有了,那种所谓的“不惑”,时刻受到新思想新观念的挑战,就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

所以,面对变化,时刻充满疑惑和不确定,是现代人生活的主题。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那么,要想不惑或少惑,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了解社会思想发展变化的底层逻辑,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就要求我们活到老、学到了,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尽量贴合时代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十而不惑”,要求太高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